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5月18日电(祁增蓓)5月16日至18日,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青海赛区)复赛在青海省科学技术馆举办。500余名选手从1.5万名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携177项作品参与复赛角逐。
图为参赛选手正在制作“未来太空车”。 祁增蓓摄
本次大赛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大主题,设创意作品项目、科普实验项目两个单元,分人机协作(大学组)、未来校园(中学组)和未来太空车三个项目。大赛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覆盖面均创历史新高。
自3月份初赛开始以来,共吸引青海省8个市州10所高校和40余所中学的1.5万余人,带着1550项作品参与赛事。获一等奖的队伍将代表青海赛区晋级全国总决赛。
图为参赛选手通过现场问辩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祁增蓓摄
在创意作品单元复赛现场,组委会邀请了来自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的专家担任评委。参赛队伍从生态保护、农牧业发展、城市便利生活等方面进行创作,通过作品演示、程序模拟、现场问辩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
科普实验单元的“未来太空车”项目则要求选手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创客融合,借助指定材料自主设计,制作出越障能力较强的未来太空车模型,完成相关模拟任务。
图为参赛选手正在制作“未来太空车”部分零件。 祁增蓓摄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三中学领队老师周生辉告诉中新网记者,参与此类竞赛有利于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作品制作中,“赛事作为创新人才早期发现机制,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
此次大赛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和青海省教育厅主办,青海省科学技术馆和青海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