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一代代兵团人接力屯垦戍边,一代代军垦人在岁月长河中孕育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妇联以兵团精神为根脉,打造地标性家风阵地——可克达拉市军垦家风馆,让红色基因、军垦家风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滋养千万家庭。
建强宣传矩阵,让家风故事“声入人心”
“天涯无处不芳草,我愿垂老天山旁。而今壮志尚犹在,愿将余生献新疆。”小小讲解员王悦可的声音,在军垦家风馆讲述王恩茂同志的戍边故事。
培优队伍传家风。师市妇联依托军垦家风馆精心培育“小小讲解员”队伍,让青少年成为家风传承“小使者”,走进社区、校园传递家国故事。同时,依托“木兰·巾帼大宣讲”平台,组织巾帼宣讲员、“五老”宣讲队,通过“宣讲+文艺表演+互动交流”等形式,将家风故事融入歌舞、小品等,157场沉浸式宣讲,覆盖群众3.2万余人次,让优良家风在欢声笑语中浸润人心。
身边故事亮家风。以寻找“最美家庭”为切口,挖掘百姓身边的温情故事,选树百姓身边的家风榜样,通过开展最美家风宣讲、推进“最美家庭”结对、设立“最美家庭”光荣榜等活动,传递家庭美德正能量。师市妇联新媒体平台开设“木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行动”“家书家信传家风”“千馆万员讲家风”专栏,让军垦故事与家庭美德通过屏幕触达更多家庭,营造家家亮家风、户户倡新风的良好氛围。
创新活动载体,让家风文化“活态传承”
“我才明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平等沟通和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重在疏不在堵。”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四团的家长说。
架起家风“连心桥”。师市妇联构建“1+N”服务阵地网,即以可克达拉市军垦家风馆为轴,联动2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共绘家庭教育“同心圆”。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设置心理辅导功能室,开设“学习习惯培养”“和谐亲子关系”等专题指导课程,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手绘、亲子游园等活动,让家风教育从“说教”变为“体验”。
激活家风“蓄电池”。6场“爱在可克达拉”青年联谊活动搭起鹊桥,4场中式集体婚礼邀请“最美家庭”证婚、分享家风故事。当新人们聆听着“忠诚、奉献、勤俭”的家风故事,传统婚俗与时代价值在此交融,新人们纷纷许下“以家风铸幸福”的承诺。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让家风力量“落地生根”
在六十四团瑞祥社区,有一场因房屋渗水引发的邻里纠纷,社区妇联主席以“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家风理念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握手言和。
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师市妇联将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师市、团场成立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由妇联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等组成调解队伍,一个个婚调室扎根连队(社区),将优良家风融入矛盾调解过程。同时,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走访排查,97%的家庭矛盾化解在一线,以家庭“小安康”筑牢社会“大平安”。
品牌建设不断擦亮。师市妇联发挥“联”字优势,推动“小葵花”未检工作室、“伊心·木兰维权站”等品牌持续发力。以身边典型案例为题材,拍摄《向阳花“未”你而开》《守护“她”权益》等宣教片,开展普法直播,吸引1万余名中小学生观看,让法治与家风成为基层治理的“双引擎”。
从宣讲阵地到实践课堂,从婚育新风到矛盾调解,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妇联以传承军垦家风为纽带,串联起家庭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脉络。未来,师市妇联将继续深耕“木兰·家风润心”工程,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本文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报社
编辑/王萌 责编/王婷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