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军衔授予,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件大事,同年我国实行新的货币工资制度,同样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无论哪一件事,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趣事。

既然要实行新的工资制度,那肯定要重新对干部进行评级,按照现有职务进行评级,工作人员的进度很顺利,但轮到要给湖北一名叫郑位三的老干部评级时,他们不免得有些棘手。

郑位三是何许人也?他做了什么事?他后来被评为什么级别了呢?

郑位三原名郑植槐,是湖北黄安人,早些年间曾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中,23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敌人对黄安进行了残忍的“清剿”

此时已经是我党在黄安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郑位三,也上了敌人的通缉名单,革命来到了低潮,但郑位三依然忠诚革命信仰,他并没有选择退却,反而与敌人针锋相对,之后,他还参与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只是由于诸多原因限制,这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郑位三也未气馁,他反而愈战愈勇。



后来,在郑位三的建议下,中共黄安县委将工作地点设在了柴山保地区,也是因柴山保为中心,革命力量在郑位三正确的领导下,迅速发展,仅一年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轮廓就基本已经形成。

不过这很显然还不够,因此,再用一年的时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基本建成了,这个影响三大省份的红色苏区能够顺利建成,其中郑位三可是呕心沥血做了很大工作的,所以在之后,郑位三也被视为了“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



众所周知,从鄂豫皖苏区,走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如果你认为郑位三只懂地方工作,那简直是大错特错,对于军事领导,郑位三也很有自己的一套。

1932年,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战斗的失利,红四方面军离开了鄂豫皖苏区,郑位三留了下来,他在当地领导组建了游击队,继续与敌人对抗。

也正是这段艰难无比的游击日子,给郑位三的身体,留下了终身的创伤。



郑位三的父母,前妻先后去世,郑位三虽然年轻,但由于长期在深山老林中转移,他的身体也逐渐的垮了起来,他完全是在靠自己的革命信仰坚持着。

事实证明,郑位三真的是一位“军政双优”的领导,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郑位三还组建了6个游击师,共5000余人,这些人后来基本都被补进了正规的红军队伍。

除此之外,对于各地主力红军的重建,郑位三是要枪给枪,要人给人,对于郑位三的贡献,鄂豫皖苏区的老同志们,是无法忘记的,多年后,他们每提到这段历史,话里话外,都是对郑位三的尊敬与怀念。



1935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郑位三作为军政治部主任随行,等部队来到了陕西,郑位三主动留在了陕南,领导当地的游击战,而军长徐海东则是带着部队北上,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在陕南,郑位三再次坚守了近两年的时间,而在陕南与敌人打游击战,要比之前在鄂豫皖苏区时更为艰难,所以,郑位三的身体再一次的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郑位三终于可以歇息一番,他按上级的指示,前往新四军工作,并长期待在了李先念领导的第五师所在地。

1945年,随着抗战胜利的脚步越来越近,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为此,时任中共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的郑位三,再次领导起了影响深远的“中原突围”

而在之后“中原突围”胜利的完成,也是耗尽了郑位三的精力,自此,郑位三为了身体,开启了自己长期休养的日子。

虽然郑位三没用担任具体的职务,但是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干部对他都很尊敬,湖北解放后,担任湖北一把手的李先念,当即邀请郑位三前往武汉定居,郑位三表示了同意。



在武汉,郑位三是退而不休,他先后协助李先念解决了很多湖北地方的大事,这也让李先念对自己的这位“老领导”“老搭档”更为敬佩。

1955年的评级,郑位三是一个没有具体工作职务的“老同志”,按照当时的规定,工作人员不知道该如何对他进行评,只能一层层上报,很快周恩来就知道了这件事。

周恩来作为政务院的总理,他对郑位三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很了解的,不过他也不敢做主,就找到了毛主席商议。

毛主席对郑位三也是很敬佩,亲切的称呼他为“位老”,对于这位老资格,毛主席认为,虽然他没有职务,但他对革命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的老部下中,曾走出大将,上将,他虽然不在军队,可威望也高,所以要慎重决定。

最终,周恩来试探地问毛主席:“主席,您看,要不给位老评个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待遇?”

行政三级,对应的是军队元帅军衔,毛主席听后当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就这样,在当时的国内,郑位三成为了唯一一位没有具体职务,却享受副总理待遇的老同志,而他得到这一切,其实也都是他应得的,是合理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