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潮时仅露出16厘米的礁石,日本却花700万美元种珊瑚、建灯塔、刷门牌,非说它是“岛”。

背后算盘,不是为了赏景,也不是搞科研,而是想靠这两块礁石扩出4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比日本国土还大。

2008年,日本向联合国提交大陆架延伸申请,2012年被中方坚决顶回。外界看似中国未胜诉,实则日本图谋被封杀,变“败”为“稳”,赢在了地图之外。

礁石上刷门牌,日本算盘不在小数点

1988年开始,日本政府启动“礁石改造工程”。位置在东京西南约1730公里,太平洋深处,一个叫“冲之鸟礁”的地方。涨潮时只剩两块岩石露头,一块高出海平面16厘米,一块6厘米,合计面积不到10平方米

但这地方有“前途”。只要它被认定为岛,日本就可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加上外大陆架,总共可扩张47万平方公里。这块地方,扼住东海出太平洋航道,附近海底藏有铜矿、稀土、热水矿床、沼气能源。



2005年5月20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登礁“视察”,宣称这是“冲之鸟岛”,当场设灯塔。随后挂牌:“东京都小笠原村冲之鸟岛一番地”“日本国最南端的岛”。日本政府还拨款建电站、装灯塔、设混凝土墙,还专门订了邮编和电话区号。

投资方向更离谱。日本政府投下700万美元,人工养殖鹿角珊瑚,目标是育出5万多棵。这些珊瑚是给礁石“续命”,挡海浪、拉面积、撑“生态”,搞个“有生命、有功能”的岛屿外观。为的是让这个弹丸礁石拿到国际合法身份,好让自己从国际海洋里分出“一锅资源”。

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摆得明白:“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岩礁,不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冲之鸟不能住人、不能搞生产、涨潮基本全没,还搞什么经济活动?连“岛”的定义都沾不上边。



日本图的是外大陆架,于是2008年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划出包括冲之鸟相关区块在内的七个外大陆架,总面积高达74.7万平方公里。其中一个区块——九州—帕劳洋脊南部区块,也叫KPR区块,25.5万平方公里就是以冲之鸟为“基点”申请的

日本不说资源、不讲航线、只谈“海洋生态修复”,国际社会心知肚明。这场变“礁”为“岛”的工程,不是自然演变,是定向掠夺式地缘扩张工程。日本这一步棋,不走军事路线,改打“法理变通+科技包装+舆论主张”的“复合战术”,就是一场当代海洋法框架下的阳谋。

冲之鸟工程做得越“像”,国际阻力也越大。下一步,日本要过的是委员会那道“技术门槛”。

委员会不说“反对”,中国直接“卡门”

时间来到2009年8月。日本递交申请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正式提交照会。主张很清楚:冲之鸟是岩礁,不具备岛屿法理条件,不得用于设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当时韩国也递交了反对文件,质疑相同。

2012年,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召开第24届会议。这是关键节点。委员会声明:“对冲之鸟部分不采取行动,除非另有决定。”意味着——不审、不裁、不盖章。



日本外交部却开始“宣传战”。4月27日,声称其划界案获批,还说冲之鸟被“认可为定点”。6月7日,日本媒体引述其外务省称:“冲之鸟作为大陆架定点被写入处理意见概要”。

但中方立场坚决。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发声:“该意见全文未公开,冲之鸟未被认定为岛。”而委员会实际认可的是位于冲之鸟以北的四国海盆区块,该区块基点为日本本土,和冲之鸟无关

更实锤的是数字。日本主张的74.7万平方公里中,仅31万获得认可。冲之鸟所在的25万平方公里KPR区块未被接受

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的工作不带政治色彩,它只是技术委员会。也正因此,在中韩同时反对的背景下,其只能“不采纳”,却不能“否定”。这正是中国精确运用国际法话语权的体现



不给正面驳回,是国际机制的“形式逻辑”;让对方申请不通过,是外交与法理的“实质胜利”。

而日本媒体却放大“定点”这词。日方逻辑是:只要我说这点是冲之鸟,那委员会默认就是认可。但实际上,联合国官网和委员会官网均无“冲之鸟被认定为岛”的文件。认定依据无法律文本支撑,等于空口套话。

日本在台面上喊“我们赢了”,但冲之鸟主张仍未生效。它的大陆架主张,在联合国那一页纸上,至今是空白。这不是“形式正义”,这是典型的战术抵消和法理清除

冲之鸟被国际社会卡在门外,日本接下来只能继续“自说自话”,但没人给它“开门进场”。

不签下判决书,中国却锁死了通往资源的钥匙

冲之鸟没有被写进联合国认可名单,却被日方反复包装为“日本国最南端岛屿”。日外务省官网持续用“冲之鸟岛”命名,还设专属网页,标注海域范围。

可日本越强调名号,国际社会越冷眼旁观。中国外交部数次重申:冲之鸟是礁,不是岛。不能划设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个表态,表面是主张,实则是持续钉在联合国议事记录上的立场锚点,把日本海洋扩张企图封锁在会议纪要中。



委员会的“中性表述”,成为国际社会对争议性主张的拒绝信号。这种方式,不制造正面冲突,但用制度规则锁住扩张之路。

联合国机构不做“判案法官”,只看技术资料是否符合标准。中国通过“标准约束+反对函件”的方式,将一个合法程序操作成战略封堵机制

外表上,日本依然在做装饰工程,还在养珊瑚、立灯塔、铺钢构。但2008年的申请已被冻结,2012年委员会的不处理决议没有时间期限。除非中韩撤回反对,或规则发生改变,日本对冲之鸟的海洋主张永远停留在申请阶段



这才是“无解阳谋”的反破解。中国不打破国际规则,而是用规则制衡规则,用程序消解扩张。不求“判定胜负”,但求“程序冻结”。就像锁上门没说“不许进”,但钥匙不再发。

冲之鸟这场变岛行动,日本花了三十年,建了灯塔、设了地址、种了珊瑚、装了门牌,连自己人都说是岛。但世界不信。关键原因是中国没信,国际机制也没跟。

日本想用一块16厘米高的小礁,换来47万平方公里的资源海域。算盘精,面子足,动作多。可一个门没开,再多动作,只能是表演。

这一仗,中国没签下胜诉裁决书,却守住了整片太平洋的地图坐标。

参考资料:

日本想以冲之鸟礁扩张海域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理由反对.凤凰网.2009-08-27.

国际法专家解析日本“以礁变岛”于法无据原因.央视网.2012-05-18.

日称冲之鸟主张被认可 中方指其无根据.观察者.2012-06-0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