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这几天频繁刷到不少陕西、河南、甘肃干旱的视频,特别是陕西干旱程度达到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有的地方甚至影响到居民正常用水,只能靠市政用水车保障用水。
对于这些消息刚开始不敢完全确信,因为前些日子有专家说了,现在小麦长势很好,丰收的架子已经搭好了,又是一个增产年。
直至看到陕西眉县官方发布的《致全县居民的节水倡议书》才意识到,这波干旱非同寻常。
从去年入冬以来,眉县就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干旱,地表水蓄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较大,给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形势十分严峻。
从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这个时间段干旱对小麦生长和春播春种意味着什么,谈丰收恐怕过于奢侈,能保住庄稼就不错了。
看到这些消息,就免不了想再问候一下那些号称今年风调雨顺、粮食还会继续增产的专家,眼大眼睛看看吧,能不能别再说瞎话说假话。
我们承认,任何事都不能以偏概全,陕西、河南、甘肃干旱并不意味着全国各地到处都干旱,但同样也不能因为别的地方雨水好、小麦长得好,就把这些干旱地区的损失给抵消掉。
俗话说,成绩不讲跑不了,好年景不讲也跑不了。
对于专家来说,他们的任务并非报喜不报忧,而是未雨绸缪,发现和解决问题。
若大家轻信了专家的话,都以为丰收在望,对旱情视而不见,那才是最危险的。
现在看,那些所谓的专家想问题办事情已经偏离了客观实际和基本逻辑伦理,他们的公信力实在堪忧,让人如何相信、如何信任?
看到这些旱情对老百姓的影响,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些地方的高标准农田建得怎么样,能不能让人放心呢?
几乎每个地方都在建高标准农田,大旱大涝到来时,这些农田究竟带来多少效益,值得打个大大的句号。
论起农业生产条件,没有比以色列更差的了,但人家世界上第一个解决土地沙漠化问题,创造了沙漠种花、种菜的奇迹,让农业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每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
问题就来了,我们投入那么多钱,花那么大代价,不停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到头来搞个啥子,发挥了什么功能作用?
到农村看看就知道了,那些所谓的高标准农田有的连草都不长,又有多少花里胡哨的水利设施连水都不出,纯粹成了瞎摆设。
骗天骗地骗项目,唯独骗不了老天爷。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欺天是要受惩罚的。
特别盼望能有那么一位专家,不需要他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他能用几个“最”搞出一堆排比句,只要敢于讲点真话就足矣。
因为讲真话是做实事的前提,如果讲出来的全是报喜不报忧的假话,如何指望他们脚踏实地,如何指望他们担当起时代重任。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