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银泰城社区居民苏家玲用遥控器点开电视里的“共享家常味道”栏目,屏幕上立刻跳出博山卷煎的教程。在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银泰城社区,这样“一键触达”的文化生活新场景,正随着全区首个城市社区文化书院数智平台的上线,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日常。5月16日上午9点,这个集党建服务、文化教育、民生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已正式启用,标志着社区治理与文化服务的“数字蝶变”迈入新阶段。


一屏览尽:从“文化粮仓”到“民生智库”

5月17日中午,银泰城社区居民王露晨打开数智平台首页,“党建引领”板块鲜红的入党誓词格外醒目。点击进入“文化书院介绍”,360度全景VR视角带领居民“云参观”银泰城社区“四宝・阅里”文化书院的每个角落——青少年宫里跳跃的琴键、老年大学课堂上的书法墨香、亲子活动室里的彩色绘本墙,都以高清影像立体呈现。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创新设置“民生亮点服务”专区,将“好店推荐”“生活小百科”等实用功能嵌入其中。“共享家常味道”首期鲁菜教学视频,大家都表示食材准备简单,上手容易,让厨房“小白”也能轻松拿捏。

双线联动:从“线下阵地”到“云端家园”

数智平台的上线,并非对线下服务的替代,而是构建“线上引流—线下体验—云端反馈”的闭环生态。在银泰城社区青少年宫,每周六的舞蹈课都会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家长可回放课程,帮孩子巩固技艺;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师则通过分解演示的方式,让大家在家练字也能正确掌握方法。这种“双线融合”模式,让社区文化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家住一诺阳光佳园的王玉华通过平台远程学习柔力球课程,跟着线上教程练习了一天,已能独立完成五个简单的动作。

“平台就像一个‘永不打烊的社区客厅’。”银泰城社区党委书记周蕾展示着后台数据:试运行期间,日均访问量达320人次,50岁以上用户占比41%,青少年用户占比28%,“银发族”与“红领巾”成为线上活跃主力。为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社区同步开展“银龄e课堂”,每周二上午手把手教学平台使用,不少老人学会后主动担任“家庭讲师”,带动子女共同参与社区活动。

数智赋能:从“单一服务”到“治理生态”

在“志愿服务在行动”板块,“时间银行”与“一网三联”鼓励机制正悄然改变着社区治理的逻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宣传、陪伴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可积累积分,积分不仅能兑换米面油等实物,还能“购买”社区青少年宫课程优惠券。这种“双向激励”模式,让志愿服务从单向付出转变为双向受益 ——“90后”志愿者张浩鑫用21小时服务积分,为母亲兑换了老年大学朗诵课名额。

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基层治理层面。平台实时抓取的居民需求数据,成为社区决策的“智慧大脑”。通过分析“生活小百科”的搜索关键词,社区发现“家电维修”需求占比达37%,随即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在文化书院增设“便民服务日”;根据“社区动态”的点赞热度,亲子手工活动、非遗体验等项目被列为重点推广内容。这种“数据驱动”的治理模式,让社区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居民满意度较去年明显提升。

从晨光里的线下书院到深夜亮着的电视屏幕,数智平台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社区的文化肌理。当59岁居民李艳跟着视频学会制作琉璃地瓜,当孩子们在“云端少年宫”展示科创作品,当不同年龄、职业的居民在虚拟空间里共享同一束文化之光,淄博高新区正以数字技术为笔,在社区治理的画卷上书写着“全龄友好、智慧共生”的新篇章。这方触手可及的“云端文化共同体”,不仅是居民指尖的生活指南,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当技术的温度与人文的厚度相遇,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熠熠生辉。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 通讯员 潘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