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开国中将张翼翔被委以重任,开始担任第二炮兵部队司令。
然而,在上任初期他便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自己竟成了“光杆司令”,三位副司令竟然全都空缺!
中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连夜拟定了一份副司令人选名单。
然而,毛主席看过一遍后却都不太满意,最终他一锤定音道:“当年那个抓住王凌云,半个月平定陕南的师长,在哪?”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无不感到惊讶。要知道,主席所说的这个人没有任何火箭学以及导弹经验,主席为何会挑中他呢?
少年英雄壮志
毛主席所说的这个人名叫“符先辉”,是我国的开国少将。他有着一段传奇又热血的革命经历。
符将军出生在陕西省镇巴县一个小山村中,村子位置偏远,远离县城,因此常年遭到乱兵和贼伙的侵扰,导致民不聊生,当地百姓穷困无比。
特殊的生活环境塑造了当地人醇厚朴实、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
符先辉也深受影响,少年时的他便养成了一副爱行侠仗义的英雄气概。
有一次在一个深夜,一伙人悄悄潜入村庄,准备挨家挨户地抢掠。知情的人都偷偷逃跑了,符先辉一家也躲到了山上。
结果,当他得知私塾老师蒋先生还没离开时,不顾众人劝阻,直接拿着一把菜刀冲下山,返回了村子。
等找到先生后,他便在前面引路,一路砍杀奔驰,最终成功护送老师脱离了虎口。
这次惊险的经历也让他成为了闻名十里八乡的少年英雄。
虽然符先辉多次凭借着聪明机智从虎口脱险,但因为家境贫寒,他的生活依旧过得十分辛苦。
不久,母亲病饿而亡,符先辉为了能有条活路,直接参加了红军组织的童子团,开始跟随我党从事革命活动。
1932年,他正式参加红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战斗生涯。
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从站岗放哨、筹粮带路的“红小鬼”,到后来参加创建川陕苏区与反围攻战斗,逐渐成长为了一名成熟的红军战士。
长征开始后,他八次翻过雪山,三次穿过草地,以钢铁般的意志完成了艰难又漫长的征途。
在一次爬雪山时,他突然患上了急性阑尾炎,疼得他一度走不了路。部队要派人将他送到老乡家,他不肯;战友要背他走,他担心空气稀薄出现意外还是不肯。
最终,他将牙咬出了血,硬是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翻过了那座会吃人的雪山。
也正是有这段磨难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坚硬如铁的意志力。
部队抵达陕北后,符先辉便进入了红军大学学习。在革命先辈们的悉心教导下,他的革命思想与军事才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便带着一身学来的本领奔赴了前线。
艰险的战斗经历
那时的他只是太岳军区57团的一名团长,然而初上战场的他便开始大放异彩,成为了日军万分痛恨的劲敌。
百团大战打响后,符先辉奉命率部破坏敌人从沁源到武乡的铁路,策应主力部队作战。
收到命令的符先辉当即连夜赶到了目的地。等第二天天一亮,他便看到有三百名日军押着一千多名被抓来的壮丁来到铁路旁,准备修复铁路。
彼时日军已经进入我军的包围圈,正是伏击的好机会。但符先辉担心伤到无辜的民工,迟迟没有开火。
一番思考后,他决定先将日军引开,好让大家逃脱。
随后他便亲自带着一支小分队从正面向敌人发起了进攻,等成功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后,他便急切地向乡亲们大喊:“老乡们快跑,我们要消灭日军!”
在他的掩护下,乡亲们立马四散逃开了。
这下符先辉再也没有了顾虑,奋力与敌人厮杀起来。这时敌人已经看出他是部队的领头人物,于是纷纷调转枪口朝着他的方向猛攻。
迅猛的飞弹在他身边来回穿梭,在他的脸上、肩上留下了一道道血痕。战士们发现营长的位置太靠前,急忙要拉他下来。
符先辉连头也没回,直接一甩手道:“别管我,继续作战!”话音未落,敌人一发炮弹直接在他后方炸开,将他的背部炸出了巴掌大的伤口。
一股鲜血涌上他的喉咙,却又硬生生被他咽了下去。随后他也不顾背上传来的剧痛,大步跨出战壕,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在一番惨烈的战斗后,三百名日军被全歼,日军一名警备队长也被我军消灭。
这一仗让符先辉威名远扬。在此后的同蒲、井子沟的战役中,他依旧保持着勇猛顽强的作战风格,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历任中野四纵12旅副旅长、19军55师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豫北、临汾、晋南等战役,为解放中原以及西南立下了不朽功勋。
也正是在此期间,毛主席记住了他的名字。
1949年,我军发起西南决战,刘邓大军从南面向四川发起进攻,贺老总则率领一野18兵团从汉中入川。
为了配合两支部队作战,毛主席决定派一支先遣队打通进入大巴山的通道,并负责消除一切地方势力。
贺老总等人商量后,决定将这份重任交给符先辉的55师。
当时陕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恶霸名叫“王凌云”,此人盘踞当地多年,势力极其庞大。
但符先辉并未被吓倒,他接到任务后当即带着部队连夜赶到陕南,一路朝着敌人的巢穴冲杀而去。
王凌云一贯只会欺凌弱小,遇到解放军部队后立马兵败如山倒。没坚持半个月,敌人的防线便成功被我军突破,王凌云也带着属下一溜烟跑到了云雾山地区。
符先辉当即率部乘胜追击,对敌人进行全面搜捕。
就在这时,几名老乡偷偷向我军报告了王凌云的行踪。原来王凌云在东躲西藏的日子里竟然还不老实,竟然还想强娶民女。
此举引发了众怒,符先辉收到消息后立即派出部队,没多久便将王凌云活捉了。
毛主席收到捷报后高兴不已,当即称赞他是“目标清、效率狠、后患无”。
也正是符先辉这次雷厉风行的行动,以及知难而上的做事方式,让毛主席记住了他的名字。
重要的使命
到了1969年,二炮副司令出现空缺时,主席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符先辉。
他问一旁的周总理:“当年那个抓住王凌云、半个月平定陕南的师长在哪?”
周总理当即回道,他现在正担任65军军长。主席点点头,表示就是他了。
然而,听到这个结果,众人惊讶不已。
当时军中学过火箭学、懂导弹图纸的寥寥无几,符先辉更是属于只会打硬仗,没搞过现代工程的人。
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责真的没问题吗?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而毛主席却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就是看中了对方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做事精神,所以才将这个任务交给他。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符先辉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岗位。
他并没有辜负主席的期待。他以战场作风迅速适应了新角色,上任当天便深入工地,与战士们同吃同住。
白天他看测绘图、勘察隧道,晚上他又会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开会讨论设计图。
等工程开始推进后,他又每天守在钻探点,亲自打孔、测震、做爆破实验。
日复一日,再也没有人怀疑他的工作能力。
有一次,符先辉到一处施工现场去检查工作,到了地方后他便想亲自下坑道查看。
基地领导们说什么也不同意,由于地势原因,这里经常发生泥石流,他们不想让首长有任何危险。
但符先辉却态度坚决:“我的命没这么娇贵,比起还在下面施工的年轻战士,我这把老骨头算啥子嘛。”
最后,符先辉还是下了坑道,并亲自向施工的官兵们表示了慰问。
而老首长这种深入基层,记挂官兵的态度也感染了所有人。
纵观将军的奋斗经历,他始终出现在党最需要他的地方。哪里最危险、最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坚定的革命意志,已经在人民的心中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