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今天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深圳多家文博机构围绕“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联动展厅与剧场、融合传统与科技,推出超过30项公共文化活动。深圳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纷纷延时闭馆,带来展览、音乐、工坊、沉浸演出、AI互动等多元体验,让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脉搏最鲜活的跳动。

深圳博物馆全天开放“抟泥化万物——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陶瓷艺术”大展,展示267件陶器精品。配套“陶绘世界”工坊邀请观众绘饰陶胎,古琴专场《虞山清韵》重现古典雅音。当晚,“深博之夜·乐韵:丝路回响”音乐分享会将由音乐美学家田艺苗主讲,携手琵琶与钢琴演奏者,呈现一场丝路文化与古典旋律交织的夜间文化体验。

南山博物馆从5月16日晚起开展夜绘写生活动,昨晚举办古典音乐会,今日全天开放AI换脸拍照体验、趣味集章与文创兑换活动,用互动点燃观展乐趣。

深圳美术馆今天特别延时闭馆至晚8点,新馆与东湖馆共展出8个展览,包括“徐累艺术展”“黑土浓情”剪纸艺术、“时间之间”馆藏对话、“深蓝变奏曲”海洋叙事等。观众可领取“小红花”纪念礼,参与“策展人盲盒”导览、“有头有脸”夜场拼贴工作坊及社区专场导览。

关山月美术馆联合深圳歌剧舞剧院开启“艺术夜航船”,通过实景沉浸式演出,将西方古典歌剧、中国古诗词与先锋设计融合。观众漫步展厅、现场观演、互动留言,在艺术与城市的交汇中体验“无界美术馆”的魅力。

华强北博物馆则联动高校举办“妙币生花:花钱里的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今日还推出“芯光灿烂”文娱快闪,小东方民乐团用古筝、琵琶等乐器奏响“国韵新声”,让古风与国潮在年轻舞台中交汇。

钢结构博物馆迎来开馆八周年,举办“几何印象”科普活动,开展展厅讲解、3D打印知识讲授与互动体验课程,引导观众在结构科技中勾勒未来之形。

在这个特别的24小时里,博物馆、美术馆不仅是知识的容器,更成为市民共享灵感、发现自我、走进世界的文化现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