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三年内647杯奶茶,好家伙,每3天喝2杯,奶茶里的糖足以把血管堵死了。
本文是来给大家科普的。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个对血管的伤害很大。
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即遗传),这个是基因问题,无话可说。
但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生活方式不佳导致的。
首先就是吃盐过多,导致血液里的钠过多,体内水分潴(zhū)留,即不正常地积聚,导致心脏泵血负担加重,血压升高。
这个点的解决方案,就是低盐少油,盐使用低钠盐。
其次是年龄增长+不运动,以及吸烟喝酒,导致血管弹性下降,斑块使血管壁增厚,血管内空间就变小,血流阻力就增大,从而升高血压。
这个点的解决方案,就是运动,每周150分钟中强度的运动。中强度以心律计算,(220-年龄)X 60%-80%,比如新闻中的当事人38岁,那么运动心律就是109-145之间,比较理想。
高血脂
上面提到的血管内斑块,就是血管内的脂质过多,代谢不掉,从而沉积在血管壁内,形成斑块。斑块一旦脱落,会形成血栓,血栓跑到心血管里梗塞,就是心梗,跑到脑血管,就是脑梗。
血脂主要看三个指标,即低脂胆固醇、高脂胆固醇、甘油三酯,正常区间如图。
图片
图中能看到,我的低脂胆固醇还是高,但比起上个月的4.72,已经有所下降了。
高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甚至是大脑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的时候会头晕,高血糖则有缓慢的长期危害。
血糖含量长期过高(比如糖尿病),会腐蚀肾、视网膜、神经、心血管,导致肾衰竭、失明、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病。
看血糖指标,一是看空腹血糖,在3.9-6.1之间是正常,6.1-6.9之间是糖尿病前期(即糖尿病的过渡期),7.0以上即是糖尿病。
图片
如图,我的空腹血糖是5.6,属于正常区间,但是上个月检查结果是6.3,把我吓得马上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在下文)。
二是看糖化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在血液里的功能是运输氧到身体各部位,相当于运氧的“货车”。
血液里的糖过多的话,就会“粘住”这些“货车”,使得它们运输不了氧,身体的供氧减少,身体就不健康。被粘住的这些,就叫糖化血红蛋白。如图,正常区间在4%-6%。
图片
空腹血糖是单次检测,而糖化反映的是过去几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更精准。
针对以上这三高,我自己的方案如下。
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每餐先吃半盘至一整盘蔬菜,有时候是中午吃生菜,晚上吃西兰花和西洋菜,而且最近一个月每天如此。
吃完蔬菜,才吃肉,最后才吃主食。肉吃得最多的是鸡胸肉、牛肉丸、鹅肉丸。主食则是午餐荞麦面,晚餐1/3碗米饭。
另外,每天(1个苹果+1个鸡蛋+1包坚果)。
运动:
我把每周150分钟,拆分成每天22-25分钟,平均心率大概在130上下。
高脂高糖都得运动,因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提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的作用就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就像葡萄糖的引路人一样。胰岛素的敏感性越高,越能高效促进葡萄糖发挥作用,从而不会停留在血液里,升高血糖。
而吃进去的蔬菜的膳食纤维,会把低脂胆固醇“打包带走”,排出体外。
我的生活方式如图。
图片
才一个月,我就把空腹血糖降回正常,血脂降了0.5。
普通中年人,只要饮食上能够注意,以及能自律运动,至少在血糖和血脂上不会高。
最后,举一个例子作为结尾。
我妈今年69岁,每天坐不住,感觉随时处于动态中,不是往市场来回,就是做各种家务,这在客观上,促成了她的运动量,她的空腹血糖5.1,比我还低。她的高血脂数值,也比我低。
总结就是,69岁老人比我38岁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