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街头巷尾,叫做“火烧”的,最常见的有三种:糖火烧、卤煮火烧驴肉火烧

都是叫做“火烧“,这三种在表面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糖火烧有着浅咖啡一般的颜色,散发着甜蜜的香气;卤煮火烧在浓郁的卤汤中浸泡,承载着老北京的独特风味;驴肉火烧外酥里嫩,夹着香嫩的驴肉,令人垂涎欲滴。


糖火烧


卤煮火烧


驴肉火烧的一种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 —— 小麦面为基材,加上植物油、在北方多数叫做“素油”,放入炉中烤制。而这火烧,其实就是烧饼的具体形式。


烧饼,作为北方地区流行的小零食,尤以华北地区最为常见。太原的油酥焙子需在特制陶炉中经受三次翻面,形成外脆内暄的独特质地;邯郸的吊炉烧饼悬挂在穹顶炉膛,依靠辐射热将芝麻逼出坚果香气;而赤峰对夹的饼胚必须经过"三擀三醒",才能包裹住秘制熏肘而不漏油汁。


还有内蒙古的各个城市、北京的胡同、天津的马路边以及山东的集市,都能看到烧饼的身影。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的充饥之物,更是承载着各地独特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


要说烧饼的精髓,就在于那掺入的油酥面。油酥面是烧饼香酥口感的关键所在。制作油酥面时,先将面粉加热,然后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均匀,形成糊状。这油酥面的加入,让烧饼在烤制过程中能够层层起酥,口感丰富。

烧饼多为烤制,按照当下的说法,就是“烘焙”,这也是山西、内蒙古西部如呼和浩特,把烧饼叫做“焙子”的出处。



山西的烧饼久负盛名。在太原街头,烧饼种类繁多,太原人也把烧饼叫做 "焙子"。焙子的制作离不开油酥面,这也是它美味的关键。油酥面的加入,让焙子拥有了酥脆的外皮和松软的内心。太原的焙子有多种口味,有基本的油酥咸焙子,咸香可口,咬一口,层层酥皮掉落在手中,让人忍不住一口接着一口;还有糖焙子,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满足了喜欢甜食的人的味蕾。


在呼和浩特,没有 "烧饼" 的叫法,只叫做 "焙子"。这里的焙子种类同样丰富,有基本的油酥咸焙子,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带着咸香,内里柔软有嚼劲;还有 "牛舌头",它长而薄,味咸,形状独特,方便携带和食用;"白焙子" 则不加油酥,不加盐糖,保留了面粉最原始的麦香,适合搭配各种汤类或菜肴;糖焙子则满足了喜欢甜食的人的味蕾,甜甜的味道让人心情愉悦。


对于呼和浩特当地人,羊杂碎加牛舌头焙子,几乎成为了当地美食的代表。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碎,搭配上酥脆的牛舌头焙子,将羊杂的鲜美与焙子的香酥完美结合,是当地人早餐和午餐的心头好,承载着他们对家乡味道的深厚情感。


内蒙古东部区的赤峰,有一种招牌性的美食 —— 赤峰对夹。它就是用烧饼夹上肘子肉。这里的烧饼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外皮酥脆,内里松软,能够很好地包裹住肘子肉的鲜美。肘子肉经过精心烹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与烧饼的搭配堪称完美,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成为了赤峰的一张美食名片。


赤峰对夹

小 结


从北京的火烧到山西的焙子,从呼和浩特的特色焙子到赤峰的对夹,华北地区的烧饼虽然形式多样,特色各异。

油酥面的加入,让烧饼拥有了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而各地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偏好,对烧饼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烧饼文化。

无论是作为日常的主食还是休闲的零食,华北地区的烧饼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味。


声明:文中使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包括封面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结果。如涉及使用不当请联系编者删除。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相关规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