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目的,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不少道理,首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磅礴的气势,精神上是一种洗礼,其次,通过分享,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方便了别人,而且通过分享,也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举两得,再次,传统是不能丢的,通过分享,更好地弘扬了革命家思想,更好地弘扬了革命家书法。
革命家的信件很有价值,它们记录了当时的政治情况和思想,书法也很棒。比如某位革命家写给华国锋、邓小平、叶剑英的信,很少见,而且硬笔书法特别好,字迹温润又好看,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
信里的内容,像“拟同意这个报告,只要加强领导,抓紧内部整顿,根据华主席思想在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在快一点的指示,手脚可放开些,眼光可放远些”,这展现了新的思考方式和理念,反映了社会变革的脉动,是政治决策和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
从书法角度看,字迹工整又规范,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和力度。笔画写得自信又从容,能让人感受到书写者坚定的意志和深邃的思想。这些硬笔字迹不输给专业书法家的作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好一些。
这封信书法艺术独特。字形笔触展现美学特质,字迹显深厚功底与审美追求。字形设计扁平化,字显稳重,扎根大地般踏实安定。是传统小楷的现代演绎,下移重心强化稳重感,布局均衡和谐。个别点画处理巧妙突出扁平字形特点。如竖钩笔倾斜,未破坏平衡,反添动态协调感,字生动有张力。一些点画用行书笔法,楷中有行,作品端庄又灵动,具动感美。体现书写者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与创作创新精神。
这封信的书法布局独具匠心,其行距宽阔而字距紧凑,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阅读的舒适度,更在无声中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信中的字迹,仿佛在宽阔的行距中悠然漫步,而紧凑的字距则让每个字紧密相依,展现出一种团结和谐的美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他的毛笔书法作品时,会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毛笔字迹以其瘦长、细劲的姿态呈现,线条流畅而有力,每一笔都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种毛笔书法,不仅在形态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精神上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
李先念的毛笔题字,更是以其细劲和气质著称。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有生命力,线条上的特点,尤其是疾涩之感和飞白现象,都让作品显得自然而生动。这种书法艺术,不仅展现了书写者深厚的功力,更传递出一种超越形式的精神追求。
对比毛笔书法与硬笔字迹,我们不难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毛笔书法以其瘦长、细劲的造型特点,传递出一种优雅而坚韧的美感;而硬笔字迹则以其扁平的姿态,展现出一种稳重而和谐的美感。这两种风格,虽然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但都同样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书写者的独特个性。
这位书法家的软硬笔作品,虽书写工具不同,但各有魅力与深厚艺术功底。硬笔字清晰规整、造型扁平,视觉感受稳重和谐;软笔线条流畅细腻、姿态瘦长细劲,传递优雅坚韧美感。两种作品风格不同,却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书法家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与扎实技艺,彰显其在继承传统上对书法艺术的个性诠释与创新探索。
在这封行草书书信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不少个性化的点画,诸如竖笔,有的竖笔,采用了一种大点的形式替代,并且,这种大点的形式,十分饱满,犹如一种饱满并且就要滴下的水滴一样,那种感觉,只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对结构的把握,也体现出一种极强强烈的个性,诸如左中右的结构,之前,我们所看到的这样的结构,多表现出一种从左到右,一种逐渐上升的状态,呈现阶梯状态,而这里的左中右结构,反而表现出一种从高到低的状态,正好相反,是不是也惊艳到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