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举行的菲律宾中期选举被视为2028年总统大选的“前哨战”,两大政治家族——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的角力贯穿始终。选举结果于5月17日正式公布,杜特尔特阵营以压倒性优势实现“逆袭”,而马科斯阵营则遭遇重挫,菲律宾政治生态面临深刻重构。
图片
参议院改选:势均力敌的博弈
本次改选的12个参议院席位中,杜特尔特阵营与马科斯阵营各获5席,剩余2席由中间派或独立候选人获得。值得注意的是,马科斯阵营的“新菲律宾联盟”仅赢得6席,低于预期的7-8席,而杜特尔特阵营通过莎拉的盟友及中间派支持实现反超。
关键人物:杜特尔特的长子保罗·杜特尔特(众议员连任)、次子塞巴斯蒂安(达沃市副市长)及孙辈均胜选;马科斯阵营的拳王帕奎奥等明星候选人意外落败。
地方选举:杜特尔特家族巩固棉兰老岛
杜特尔特本人虽因涉国际刑事法院(ICC)案件被羁押,但以8倍于对手的得票率第八次当选达沃市市长,其家族成员包揽副市长、市议员等关键职位,形成地方自治的“政治堡垒”。马科斯阵营在吕宋岛的传统势力范围则受到冲击。
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双重失利
小马科斯政府未能兑现经济增长承诺(2025年Q1 GDP增速5.4%,远低于6%-8%目标),基础设施滞后、外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凸显。
对美外交“遇挫”:追随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后,美国政策突变(如90天缓冲期),菲律宾未能实现产业链转移目标,反遭“特朗普效应”波及,反华政客选举失利。
政治清算与民族主义情绪
小马科斯政府逮捕杜特尔特并移交ICC的行为激化矛盾,杜特尔特被塑造为“民族英雄”,其家族借势发起“悲情攻势”。
民调显示,小马科斯支持率从2月的42%暴跌至3月的25%,而莎拉支持率从52%升至59%,反映民众对马科斯政权的不满。
图片
对莎拉弹劾案的潜在影响
参议院需24票中的至少9票支持才能裁定莎拉无罪。杜特尔特阵营已控制5席,加上中间派卡米尔·维拉尔(Camille Villar)等摇摆票,莎拉脱罪可能性大增。若弹劾失败,她将成为2028年总统大选的有力竞争者。
两大家族矛盾激化与复仇叙事
马科斯阵营的“政治清算”策略(如弹劾、贪腐指控)反遭杜特尔特家族反噬,家族成员在地方和中央的权力网络进一步扩张。
杜特尔特律师团队正以“菲律宾非ICC成员国”为由推动其释放,若成功,马科斯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执政压力。
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
短期看,杜特尔特阵营的亲华倾向可能改善中菲关系,但其核心诉求是制衡马科斯。若莎拉上台,可能延续“独立外交”,但需警惕马科斯为转移国内矛盾而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强硬。
长期而言,菲律宾政治家族的博弈可能使中菲合作在“博弈-妥协”中推进,但需防范美方借机搅局。
历史镜鉴与地区影响
菲律宾中期选举结果与韩国“尹锡悦-李在明”之争类似,均体现新兴民主国家在家族政治与民粹主义夹击下的动荡。若马科斯未能妥善应对,其家族可能重蹈老马科斯流亡美国的覆辙。对东南亚地区而言,菲律宾政局变化将影响东盟内部团结及南海问题走向,中国需以“战略定力”应对可能的波动。
此次选举不仅是两大家族的权力更迭,更是菲律宾国家治理模式与外交路线的关键转折点。未来三年,马科斯与杜特尔特阵营的缠斗或将重塑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