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现象,就是我去给理财经理培训,但是组织者产品经理呢想听,可是他们没有时间,都在被各种常规的行政的事情在忙碌着,心思不能聚焦。

所以实际上我讲的内容到底是好是差,很难产生感觉。但是呢,培训的安排和组织,他们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上级领导,也很难,就更难了解到老师的水平了,很多时候对老师怎么样怎么样的认知,往往是停留在听别人的嘴上或者是在酒桌上交流的层面。

因此培训的工作能否穿透到底层,从组织者一直切入到最终的课程本身,这个环节是非常之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情况是领导大手一挥,说我们该做某一个培训了,我们就去找某一个公司。然后呢,组织者比如说产品经理,就会去执行这件事情,再接下来呢,三方机构就会负责具体承办,到最终的时候,学员才能够和老师见面。

这个链条的过程以及从头到尾的机制会产生巨大的培训浪费。

正确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在头脑的阶段就穿透到最底层。

即培训的规划阶段,该怎么去安排设计,这个阶段就要和执行端的老师有所交流。

这类似于一个智库。

很多时候中间层太多,人们就会都在看各种宣传品,看各种ppt和提案这些东西。都非常的不接地气,也许呈现很精美,但是行外人根本看不出底下藏着什么东西。

于是往往就会发生:好的动机,但是到末端就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而客观上造成一种浪费。

这种情况非常非常的普遍。

同样对于个体来说,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抖音和短视频都会向你推送太多太多的东西。包含我写公众号,就有向我推送公众号怎么去获取流量赚钱这样的文章。我看了之后感觉触目惊心,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它会告诉你,你先去找热点之后呢,再用deep seek来形成框架写出来,之后你再稍微自己改一改发出去。这样的话呢,每天就会吸引很多眼球,从而获得你的收入。

其实每天我在看百度的时候呢,我就感觉他推送的很多的文章,就不是人写的。

很吸引人的标题,但是又不是人写的东西,呃,时间长了老是这么吃精神食粮,我估计我们就会吃成傻子。

所以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面对现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面对很多中间层试图控制我们的大脑,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就是要具备一种建立框架的意识。

这个框架就是在脑子里去思考:这个是什么?为什么?还有我该怎么样做?

我记得大概在十三四年以前就在公众号里写过文章,做出过这种呼吁。

而那时候还没有短视频和这些推送,到现在为止,我发现这一点尤其尤其的重要。

除此之外,还是需要有对标,就是要找到不多的几个人,经过仔细的慎重的筛选之后呢,要常以他们为对标去思考。

该怎么去筛选这些人呢?就是三个维度:知识的维度怎么样?逻辑的维度怎么样?还有最底层的价值观维度又是怎么样?这个其实是去kyc一个老师或者一个你想被他影响的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最后希望大家不被这个喧嚣的世界所奴役,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快乐。

我是苏卫宏,一名培训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