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建水拜谒孔庙,是意外之喜。

我老家济宁是标准的孔孟之乡,离曲阜一箭之地。我小时候跟着大人逛孔庙,读书时与同学一起游孔庙,工作后曾参加过曲阜的祭孔活动,后又携妻儿参观孔庙,还因工作关系在许多发达地区考察过当地的孔庙,总之,对孔庙算是比较熟悉。所以,当带队下基层演出路过建水朋友邀请游览孔庙时,我内心并不积极。凭着自己孤陋寡闻的感觉,认定边陲地区的孔庙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碍于情面,只好勉强应诺。岂料这临时添加的行程,倒让我意外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教育,切身感受到圣人余泽远播的巨大魅力。

建水孔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历经元明清三代扩建修葺,终成中国南方最大的儒家圣殿,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一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组成,占地140余亩,规模仅次于曲阜的孔子家庙。建水孔庙遗存不少独一无二的文物古迹,享有“规制弘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之美誉。

是日,跨过“太和元气”牌坊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辽阔的泮池,据说面积超过45亩,是全国文庙中最大的“学海”。池中建有三座石桥,中间是状元桥,两侧为秀才桥,暗含“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沿着泮池青石板古道前行,池畔的参天古木与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微波中摇动的古建筑给人以时空穿越的幻觉,游人仿佛成为怀揣知识渴望与梦想的学子,跟随先贤脚步奔向神圣的殿堂。

泮池的尽头,一座刻有“洙泗渊源”镏金大字的巍峨牌坊标志其为孔庙的正式入口。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的石料结构,雕刻精美,气势宏大,属于建水孔庙独有的标志性建筑。所谓“洙泗”,当指流经曲阜的洙水和泗水,系孔子当年讲学和传播儒家文化的地方。而以洙泗为渊源,意在表明此孔庙与曲阜孔庙一脉相承,是儒家文化在滇南大地的源头和根本。

漫步于孔庙之中,仿佛置身于一座宏阔庄严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之中。虽然整体规制承袭文庙传统,建筑风格却将滇南特色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表现在青砖灰瓦和木雕、石雕的造型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里的每一块石碑、每一幅匾额,无不清晰记录着儒家文化在建水的传播与发展。文昌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是古代学子祈求功名的圣地;魁星阁上,魁星点斗的塑像栩栩如生,寄寓了文运昌盛的美好愿望。尤其是棂星门的构架既保留了孔庙棂星门特有的坊式结构,又巧妙借鉴了地方门楼建筑风格,四棵中经柱穿脊而出,柱顶上罩有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刻有木制雕龙,历经二百余年风雨侵蚀屹立不朽,这在全国文庙建筑中绝无仅有。


跨过高大壮观的朱红色大成门门槛,一处青砖铺地、古树参天的开阔庭院豁然铺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尽头即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所在。这是一座五开间、三进深的单檐歇山顶五架抬梁式建筑,斗拱七踩双昂,顶面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覆盖其上,屋脊透雕的琉璃金龙和吻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殿内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后墙上方悬挂着康熙亲笔为建水孔庙所书的“万世师表”匾额。目前各地所有孔庙均挂有蓝底金字的“万世师表”匾额,普遍采用的是康熙于1684年为曲阜孔府所题的字样。而建水孔庙红底金字的“万世师表”匾额是个例外——1702年应建水地方官员为祈求边疆文运昌盛特意奏请,康熙欣然同意再次题写的同样四字。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成殿前檐左右两根通高5米雕着“鱼跃龙门”的露明辅柱。石刻采用立体浮雕技法,分上、中、下三层,上部是用高浮雕与镂空雕结合的龙腾祥云图案,中部为“鱼跃龙门”的瞬间,底部是汹涌的波涛,用以激励学子逆流而上、化鱼为龙。雕塑的细节刻画极为精细,鲤鱼蓄力腾跃的瞬间动态逼真,鳞片、水纹清晰可见,展现了工匠高超的浮雕技艺,堪称滇南石雕技艺的巅峰之作。尽管,这两根采用本地整块青石雕琢而成的龙柱,尚不足以与曲阜孔庙大殿前双龙对翔的深浮雕龙柱相媲美,但用神话题材可以巧妙避开“素王”配龙纹的僭越之嫌,且虽经数百年岁月淘洗,其石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毕现的风貌依旧不减当年,理应也算作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最具特殊意义的是,建水孔庙还设有全国唯一的寄贤祠。这个庙中祠堂是为纪念明代贬谪官员王奎与韩宜可而建立。洪武年间,这两人因事遭贬云南,在穷困潦倒之际,受到当地军政长官高度礼遇,虽系戴罪之身,却被隆重邀入文庙学宫,为临安子弟授课讲学,且功绩卓越,无意中扮演了边陲文化荒野的执灯人角色。百年之后,建水人在文庙内“构祠三间,以栖公神”。目下,寄贤祠内塑有二人并排坐像,接受后人礼拜。看来边陲自有边陲的主张,文庙里的祭奠亦非至圣先师孔子以及四配十二哲所专享,在建水,为儒学传播有巨功者,同样得到了分享一炷香火的敬意。

匆匆游览,收获很大,也感慨良多。这深藏不露的中国第二大孔庙,不仅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古代建筑群,更是一方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圣地。它地处边陲,虽比不上曲阜孔庙作为孔子家庙的庄严神圣,也逊于北京孔庙作为国家级祭孔核心场所的皇家色彩,却是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区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作为古代临安府所在地,仅明清两代,建水及其周边共出过进士110余名、举人640余名,而且还出了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这不仅无可争辩地诉说着儒家文化在彩云之南生根发芽的辉煌历史,还成为建水作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重要见证。

原标题:《滇南谒孔庙》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云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