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6日,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组织开展“科学赋能康复 爱心滋养成长”为主题的康复行动,院内多学科团队协同发力,将专业康复技术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为孤残儿童打造了一场兼具“技术精度”与“情感温度”的康复训练。
走进该院,记者看到,精心设置的康复医疗区成了孤残儿童们的“趣味闯关乐园”:针对肢体功能障碍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被设计成“空中探险通道”,结合智能步态分析设备,孩子们佩戴矫形器具完成“平衡木挑战”“障碍穿越”等定制化训练,在游戏化场景中提升肢体协调性;语言训练室里,打击乐器与儿歌韵律交织成“声音魔法课”,康复训练师通过精准评估儿童语言发育水平,将《找朋友》等经典童谣融入节奏训练,帮助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打开表达之门。
行动期间,该院20余名持证康复师化身“成长守护者”,在手工互动区展开一对一陪伴服务。他们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原理,通过彩泥塑形帮助触觉敏感儿童建立肢体感知,借助立体拼图提升手眼协调能力。在脑瘫儿童小兰的康复记录里,一个突破性瞬间被特别标注:当康复师王静将定制化握把积木递到她掌心时,这个曾抗拒肢体接触的孩子,首次主动回握并参与搭建立体城堡。“小兰的手指还在颤抖,但她眼中闪烁的光,是康复训练最动人的成果。”王静的记录,成为此次活动中人文关怀的生动注脚。
康复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与心的对话。每一个精准方案的背后,都是多学科团队的深度协作。每周固定召开的医疗、康复、特教、社工联席会议,已成为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常规动作”。专家们围绕儿童健康档案、评估数据及阶段性反馈,进行不少于3轮的方案研讨,确保“一人一案”精准适配。“我们构建的‘养、教、治、康、社’五位一体服务模式,本质是让专业成为托举生命的方舟,让爱心化作护航成长的风帆。”该院康复医疗部副部长刘虹介绍,目前,该模式已形成覆盖评估建档、康复干预、效果跟踪的全周期服务闭环,累计为200余名孤弃儿童提供个性化康复支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责任编辑:钟磊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