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蓓艳
版画家陆放为琼瑶刻制的藏书票。
轻轻翻开一本书,贴于扉页的小小藏书票,如书间精灵,舞动着读书人满满的爱书之情。
藏书票是诞生于15世纪欧洲的一种微型版画,最初是贵族用来标记藏书的信物,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被誉为“版画珍珠”“书海之帆”。20世纪初,藏书票传入中国。当其与传统的水印木刻相遇,二者共同的版画基因在方寸之间完美融合,诞生了别具一格的水印木刻藏书票。
近期,一系列藏书票展览在各地举办,我也带着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二工作室的研究生们开展了“藏书有喜”中国水印木刻藏书票推广与印制体验活动,让人们通过讲座和亲身体验充分领略水印木刻藏书票的独特魅力。
西方藏书票强调精美的纹章符号与创意,中国水印木刻偏爱水墨意境的韵味,二者相互碰撞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开启一场中西美学对话。“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中华美学理念,赋予水印木刻藏书票温润、淡雅、灵动的审美风格,令其很快得到国内大众的认可与喜爱。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投身其中,洇化、渐变、拱花、即版即印……水印木刻藏书票的面貌不断丰富。
对于藏书爱好者来说,一枚精美的藏书票既是对书籍最好的装饰,也是书籍与藏书人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千万不要以为水印木刻藏书票里只有图案和代表所有权的票主姓名,神话传说、十二生肖、诗词典故、自然风景、人生感悟等,皆可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既传承中华文脉,也反映着藏书人的内心世界和藏书的意趣。
创作一枚专属于自己的水印木刻藏书票,是一场颇富诗意与匠心的艺术之旅。从构思到设计,从刻板到印刷,充满着创作者对文化的敬畏、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的期许。水印木刻藏书票的制作并不简单,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意外——纸张的湿度、颜色的厚薄、错版等都会影响画面效果。但这何尝不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在设计中认知自我,与书籍神交;在劳作中体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印制中领略千变万化的色彩韵味。当用刻刀在木板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马莲在纸的背面轻轻摩擦,墨色慢慢洇化,心灵在方寸之间得到浸润。如果把创作过程写成一本书,水印木刻带来的奇妙感受将是书中最精彩的情节。
如今,数字阅读与AI绘画方兴未艾,藏书票的发展也面临挑战与机遇。进一步加强对藏书票的研究、创作、展示等,有助于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星星之火,助燃人们对“读书、藏书、爱书”的精神追求。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8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