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居然只有30天!打破了过去十年40天的“超长待机”。好多人都纳闷,过去十年三伏天咋都是40天?



今年咋就变了?其实啊,中伏天数由夏至到立秋间庚日数量决定,4个庚日中伏10天,5个就20天。2015到2024年这十年,夏至到立秋都有5个庚日,所以中伏都是20天。

今年不一样,夏至6月21日往后数,第三个庚日是7月20日入伏,中间就4个庚日。所以2025年中伏只有10天,头伏7月20日到29日,中伏7月30日到8月8日,末伏8月9日到18日,8月19日出伏。这么一对比,今年三伏天确实“缩水”了,可别以为天就不热了,特点还不少呢。

按老说法,农历五月入伏是“早入伏”,六月入伏是“晚入伏”,今年农历六月廿六入伏,妥妥晚入伏。农谚说“早入伏雨连连,晚入伏旱干田”,晚入伏雨水少,容易出现干热天气。气象上也有解释,早入伏雨带没完全北移,长江流域多雨凉爽;晚入伏雨带北堆,高温少雨。



还有个说法,入伏头天是农历双日子就是“母伏”,单日子是“公伏”,今年六月廿六,母伏头没跑。老辈人讲“公伏凶,母伏闷”,母伏的时候湿度大,闷热天气多,人更难受。

再说“秋包伏”和“伏包秋”,立秋后进入末伏叫“秋包伏”,立秋当天进末伏是“伏包秋”。今年立秋后第九天进末伏,属于“秋包伏”,民间有“秋包伏,热死牛”的说法,估计秋后还得热一阵。

还有个情况得注意,今年三伏天基本全在闰月里,闰月没中气,伏天热气释放可能受影响。往年经验看,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秋老虎厉害,高温天气往后拖,得提前做好防暑准备。



有人可能觉得,中伏少了10天,整体伏天就凉快了?

这可不一定。

伏天热不热,不光看天数,还和雨带位置、大气环流有关,今年晚入伏、母伏、秋包伏这些特点,都指向高温闷热。对农民来说,伏天天气影响可不小,干热天气多,地里庄稼得注意浇水抗旱。



要是赶上连续高温,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可能受影响,得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还有养殖的乡亲,伏天闷热,圈舍里要注意通风降温,预防牲畜中暑。

虽然现在有天气预报帮忙,但老祖宗留下的农谚也有参考价值,结合着看更保险。今年三伏天特点这么多,大家都记住了没?



记得提前做好防暑措施。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更得注意,别在中午高温时外出,多喝绿豆汤、淡盐水。关于今年三伏天,你还有啥疑问?

或者记得往年伏天的情况不?

可以在评论区说说。



不管咋说,提前了解天气特点,早做准备,就能少受高温影响。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生活安排,才能顺利度过三伏天。最后提醒一句,天气预报也有调整可能,具体天气还得看临近预报。

大家平时多留意气象信息,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以上就是今年三伏天的情况,特点不少,影响也得重视,提前准备准没错。你对今年三伏天有啥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记得关注我们的天气号,后续会持续更新三伏天天气情况。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天气以实际预报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