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党中央决定在西南地区搞三线建设,至于由谁来领导这项工作,毛主席思来想去,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彭德怀。
自庐山会议以后,彭德怀已经被罢官免职六年,六年的赋闲生活,让彭德怀心灰意冷,渐渐失去了复出工作的渴望。
当彭真带着毛主席的决定约见彭德怀时,彭德怀当场表示拒绝,可是心中又翻江倒海,一连几天都在思考问题。
警卫员景希珍知道彭德怀的脾气,不敢询问其中缘由,直到彭德怀自己憋不住,主动向景希珍坦白了心中的想法:
“毛主席让我到大三线去,我不能答应,我对工业一窍不通,又与军队脱离数年,搞不了与军队有关的工作。”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彭德怀决定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谈谈对形势的看法,并说明不去西南地区搞大三线建设的原因。
彭德怀在信中明确表示要解甲归田,去湖南家乡的农场做一个农民,后半生就以耕田为生,字里行间还带着一些情绪。
毛主席收到信后,准备请彭德怀到中南海来谈一谈,解除两人之间的误会,为了表达诚意,毛主席亲自拨通了彭德怀的电话。
面对毛主席的邀请,彭德怀内心再度烦乱起来,等到两人相见时,彭德怀又说不出一句话来,还是毛主席先开口说:
“老彭啊,你这个人就是犟脾气,我们分别几年你都不写信,这一写就是几万字,今天我们要好好谈一谈。”
毛主席说话的语气很柔和,彭德怀的思想产生一丝动摇,毛主席趁机说出了建设大三线的决定,称这是为后代着想的大事。
彭德怀听后一言不发,似乎仍旧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毛主席察觉到彭德怀的心思后,就笑着招呼彭德怀说:
“过去我们在一起共事几十年,这样的感情,不能因为庐山一别,就彻底分手嘛,你我都上了年纪,应该为后代着想。”
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话外都在表达歉意,彭德怀也领会了毛主席的想法,奈何心中的疙瘩就是解不开。
彭德怀表示自己已经“臭了”,意思非常明显,过去遭受的严厉批判已经损害名誉,无论担任什么工作都不能挽回。
对于彭德怀的担心,毛主席早就有所考虑,为了帮助彭德怀建立威望,毛主席特意说明这次工作任命是中央政治局的决定。
谈话进行到最后,毛主席还向彭德怀打包票说:
“派你到西南,这是党的决定,如果有人反对,让他来找我。”
这次谈话整整持续5个小时,后来毛主席又留彭德怀在中南海吃了饭,几杯酒下肚,彭德怀终于敞开心扉,表示愿意听从毛主席的安排,去西南地区搞建设,两人的误会算是化解了。
彭德怀回到吴佳花园以后,心情大好,兴奋地告诉景希珍,说自己准备答应了毛主席,景希珍也为彭德怀感到高兴。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彭德怀恢复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频繁前往中南海参加会议,与邓小平等人交接西南地区的工作。
然而,这时的彭德怀根本不会想到,一场浩大的政治运动正在酝酿,而等待彭德怀的将是更为猛烈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