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女护士。
被金日成三次接见,并赠予6个字。
01
刘秀珍于1930年出生于天津,亲眼目睹过侵略者对中国人残害的她,心中萌发了一颗当兵的种子。
17岁那年,解放战争时期,她终于如愿参了军,当时她兴奋的整晚没睡着觉,接着她入了党,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毅然报名到朝鲜战场支援,并成为了一名女护士。
图|刘秀珍
志愿军入朝参战前,紧急组建医院叫4401医院,这支医院由华北军区的一个卫生所和驻湖南部队的一个卫生所组建而成。他们是第一批随部队入朝参战的医护人员。
医院入朝后,主要负责配合前线的作战部队,开展战地救护和伤员转运工作。
刘秀珍凭着扎实的护理知识,入朝时就是志愿军后勤司令员第一分部基地医院护士排长。
虽然她有着丰富的护理知识,但面对护理伤员数量庞大,物资短缺,医药供应不足的情况,她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处。
就在她刚进入朝鲜境内的时候,就遭遇了敌机的突袭。
她所乘坐的火车被迫停在一个长达7里的隧道里,敌机像疯了一样对着隧道疯狂的扫射、轰炸好,甚至投放毒气。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难,许多人手足无措,甚至因中毒而昏迷。
幸运的是刘秀珍所有的车厢靠后,吸入的毒气较少,中毒也较轻,这也让她成为了少数的清醒者之一。
面对生死考验,刘秀珍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她与12名中毒轻的战友用水打湿毛巾,堵住口鼻,将中毒重的伤员向外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隧道外还不时有机抢扫射,虽然她自己在剧烈的运动后也感到头痛欲裂,胸闷咯血,但她咬牙救出了7名伤员。
最后她自己也因体力透支晕倒在了洞内,当她苏醒过来后,她发现小腿被敌机扫射时打伤,血肉模糊,经过简单的包扎后,她又与战友趁着夜色急行军。
这让她第一次感受到朝鲜战火的无情与残酷,也让她做好了应对这场残酷战争的心理准备。
02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次战役惨烈进行中,刘秀珍已经成长为一名野地护理人员,她驻扎在一个叫三登的地方。
她曾回忆说:在这里她与战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为有些重度伤员需要医护人员护送回国,在伤病员比较多的情况下,大部分医护人员护送伤员回国。
三登只剩下一个医生,一个炊事员,刘秀珍和一个护士长,总共4个人。
眼看伤员不断从前线送来,道路又被敌机炸断,伤员送不出去,小小的三登村一下子集中了1200多名伤员,这对于刘秀珍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1200多名伤员,刘秀珍与战友总计4人,平均每个人要照顾300多名伤员。
图|护理伤员的战地护士
刘秀珍与战友的任务是:换药、注射、喂饭、按摩、为伤员打理个人卫生。
刘秀珍及战友连个打盹的时间都没有,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外,她们还要鼓励伤员,与前线联络信息。
没有消毒设备,她们就用开水煮器械;棉球不够,她们就将棉衣里的棉花掏出来消毒;纱布不够,她们就撕掉自己的衬衣和手绢,消毒后帮伤员包扎。
为了让伤员早日康复,她们自己省吃俭用,甚至吃着炒面糊糊,将有限的大米省下来,熬成细软的粥,喂给伤员吃。
刘秀珍自己高烧到39度,舍不得吃药,自己找了一块冰降温。
在三登的日夜里,尽管她们就4个人,但在她们的护理下,伤员无一死亡,无一例出现医疗事故,无一例身上长褥疮。创造了护理奇迹。
图|战地护士
国际红十字会的官员在目睹了她们的工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后,不禁称赞说:中国女兵创造了世界战地救护的奇迹。
其实在刘秀珍看来,护理没有更多的技巧和方法,唯一的就是将每一位伤员当成自己的家人、亲属去护理。
之后,刘秀珍及团队又进驻盘龙里,开启了新的医护任务。
他们是战地医护人员,部队迁到哪里,他们就随军到哪里,这是他们的使命和任务。
03
当时正值8月,朝鲜也进入了梅雨季节,天空就像拧开的水龙头,连绵大雨,下了五天五夜,野战医院也即将被洪水淹没。
情急之下,刘秀珍发现病房周围有许多粗壮的栗子树,她萌生了将伤员转移到树上的想法。虽然时至今日可能没有哪个医护人员这么做过,但事到如今,这是最佳的办法,也是最值得尝试的办法。
刘秀珍让战友在树枝上钉上木板,并且她与战友冒着倾盆大雨,在洪水彻底淹没病房前,将木板钉到了树上,并将100多名轻伤员转移到了房顶上,并将90多名重伤员全部安全转移到树上。
刘秀珍与团队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与洪水猛兽做了一次抗争,救下了二百多名伤员。
刘秀珍再次展现了一个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和智慧,她更以一个医者的信念感染着每一位伤员。
作为护理排长的刘秀珍,荣立了一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模范”称号。
并且金日成主席还亲自为她颁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1951年9月,刘秀珍被选为归国参加国庆典礼的代表,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当时她激动不已。
当年的11月4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我志愿军将美军打上了谈判桌。
毛主席接见了志愿军,作为志愿军优秀代表的刘秀珍,还参加了毛主席的家宴,毛主席当时跟刘秀珍说:我们志愿军中也有花木兰呀!
之后,刘秀珍还作为英模代表访问了朝鲜,朝鲜主席金日成为她颁发了军功章,并为她题写6个字:祝你打仗勇敢!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多年后,也就是1985年,刘秀珍也由当初稚嫩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姨,55岁的她再次访问朝鲜,当时金日成主席再次为她授予自由勋章和友谊勋章,并亲自为她佩戴。
这对于刘秀珍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对她医护工作的肯定。
刘秀珍的光荣事迹也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纪录片《一切为了伤员》,成为了全国上下学习的榜样。
至今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朝鲜军事博物馆都陈列着她的照片,同时也介绍有她的英雄事迹。
04
1998年6月28日,68岁的刘秀珍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
抗美援朝那场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这场战争凝结了我国领导人的智慧,志愿军的勇敢,以及像刘秀珍一样后勤人员的无畏和坚韧。
今日之盛世,国之强大,时刻在提醒我们,铭记英雄。
我们荣幸的生活在华夏,生活在一个物质优渥的时代,列强不敢觊觎的时代,正是他们为我们铸起了一道国之强盾。
参考资料:
《惊心动魄的战地救护!他们如何穿越火线,争分夺秒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