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变天:杜特尔特家族逆袭,小马科斯遭民意反噬,中菲关系现转机
菲律宾中期选举的计票板仍在跳动,但政治天平已悄然倾斜。《马尼拉时报》等本土媒体用“杜特尔特家族大胜”为这场政治大戏定调,而现任总统小马科斯的执政联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场选举不仅改写了菲律宾政坛的权力版图,更意外为中菲关系打开了一扇战略窗口。
家族恩怨升级:从“政治联姻”到公开决裂
2022年小马科斯与莎拉·杜特尔特的“权力联盟”曾被视为菲律宾政坛的强强联手,但蜜月期仅维持数月便告破裂。小马科斯推动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杜特尔特,试图弹劾副总统莎拉,将政治斗争推向白热化。然而,这场“清算”最终反噬自身——杜特尔特在荷兰海牙被羁押期间,以40.5万票高票连任达沃市长,其家族成员更横扫棉兰老岛关键职位,将地方政治变成“家族继承战”。
个人见解:菲律宾政治家族的“宫斗剧”本质是利益分配的零和博弈。杜特尔特家族深谙“悲情牌”打法,老杜戴着手铐竞选的形象,反而强化了其“反体制英雄”的人设。这种将个人遭遇与民粹情绪捆绑的战术,堪称发展中国家政治生存的教科书案例。
参议院变天:杜特尔特阵营成关键制衡力量
本次选举最戏剧性的反转发生在参议院。杜特尔特阵营斩获5席,与马科斯阵营平分秋色,若算上倒戈的马科斯胞姐伊梅,莎拉在参议院弹劾案中已握有9票“免死金牌”。这一结果直接打破小马科斯“巩固议会”的算盘,使其执政联盟在众议院也未能过半,政策推行将举步维艰。
数据深挖:小马科斯支持率从就职时的58%暴跌至25%,与其经济治理失策密切相关。菲律宾通胀率飙升至6.1%,大米价格三个月涨40%,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亲美反中”路线的厌倦。反观杜特尔特时期,中菲贸易额年均增长9.2%,这种对比让务实派选民开始重新评估外交优先级。
对华政策转向:从“激化矛盾”到“务实克制”
小马科斯政府过去三年将南海问题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筹码,但选举结果证明,这种策略已彻底失效。杜特尔特家族的对华态度呈现明显延续性:莎拉至今拒绝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队,其执政的达沃市更与中国保持密切经贸往来。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留余地”的平衡术,与小马科斯“一边倒”形成鲜明对比。
地缘洞察:菲律宾政坛的“第三势力”正在崛起——阿基诺家族凭借“反门阀”口号拿下参议院两席,其年轻一代通过TikTok营销收割选票。这种政治碎片化趋势,客观上为中菲关系提供了缓冲空间。即使马科斯继续执政,其政策空间也将受到多方掣肘,激化南海争端的成本将大幅上升。
未来展望:2028年总统大位争夺战提前打响
此次选举实质是2028年大选的“前哨战”。杜特尔特家族通过地方执政积累政治资本,莎拉若能挺过弹劾,将成为下届总统大选的头号热门。而小马科斯若无法在剩余任期内扭转经济颓势,其政治遗产可能仅剩“美菲军事合作”这张牌——但连菲律宾渔民都开始抗议美军补给舰“抢走渔场”,这张牌的吸引力正在快速消退。
中美都没想到,菲大选结果出乎预料:第3股势力崛起,局势或生变。阿基诺家族的回归打破了“马杜对决”的二元叙事,其主张的“平衡外交”与年轻选民的互联网政治参与,可能重塑菲律宾外交传统。对中国而言,抓住杜特尔特家族与中间势力的“务实窗口”,远比对抗小马科斯的“亲美路线”更具战略价值。
菲律宾政坛的这场地震,再次印证了一个规律:在民生问题面前,任何地缘博弈都是伪命题。当渔民连生计都难以保障时,南海岛礁的归属争议自然沦为次要矛盾。这场选举过后,或许该重新思考“邻国相处之道”——少一些意识形态对抗,多一些柴米油盐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