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巴冲突中歼10C确实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阵风从数据指标上看确实一点也不输于歼10C,但是在实战中却完全被歼10C碾压,这确实是超出全世界预期。这次歼10C实战正名,不仅仅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装备,而且让全世界重新思考现代战争到底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性能。很显然,这场冲突对装备领域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也可以说正在悄悄的引领一场装备技术革命。从非洲到中东再到南美,歼-10C正以“技术自主+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重新赢得国际社会青睐。



1

潜在订单,百亿级市场蓄势待发,歼10C完全可以在世界军备市场大有作为。阵风被击落后,印尼开始怀疑高价购买阵风战机是否合适,尽管目前相关方面的怀疑仅仅是媒体和民众层面,官方还没有给出最后结论。但是这个起码说明歼10C击落阵风引起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出现。在强烈的现实对比下,先前热衷于采购欧美国家军备的国家开始反思他们的军备采购策略。从相关媒体报道可知,一些国家开始重新评估采购中国装备的可行性,歼10C等中国装备开始受到青睐。



巴空军在2019年签订25架歼-10CE后,因为在这次空战中尝到甜头,已经有明确的增购歼10C意愿。巴基斯坦就是准备打造形成“预警机+红旗-9防空系统+PL-15导弹”的完整体系,确保将来还能应对来自印度的挑衅。5月15日,巴基斯坦总理在视察一处空军基地的时候,高度赞赏巴基斯坦空军的实战表现,直言不讳的指出,他们击落印军战机的行动,让莫迪终身难忘。



实战验证,从“虐菜”到“屠龙”的认知重构,中国装备赢得普遍青睐。据相关媒体披露消息称,埃及、印尼、巴基斯坦、伊朗、沙特、阿联酋等大量国家在看到歼10C的精彩表现后,都开始有了重新评估战机购买需求的问题。埃及、孟加拉国)、缅甸、阿尔及利亚、伊朗、沙特、阿联酋、苏丹、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家都有了采购中国装备歼10C的倾向。媒体分析评估称,全球潜在订单可能达到300架,金额可能超过240亿美元。



2

欧媒披露哥伦比亚上门采购,歼10C赢得24架大单机会。5月16日,欧洲“Bulgarian Military”网站援引美洲媒体消息,称哥伦比亚准备向中国订购24架歼-10CE,以替换装备近40年的以色列“幼狮”。据悉这一次是哥伦比亚上门来中国采购,就是看中了中国装备体系和中国装备标准,认为中国装备才是可以信赖的未来。当然,这个消息也仅仅是意向,距离最终的订单确认还有一定距离。哥伦比亚来到我们这,上门采购说明他的兴趣浓烈。

当然,兴趣与最终下单,还要考虑多重因素,特别是哥伦比亚受到美国影响的因素。这笔订单不一定短期内实现,但起码说明我们的装备和装备标准都开始受到青睐,就算是美国传统伙伴国家也开始信任中国标准。全球军备格局重构,从“西方主导”到“中式规则”,这就是印度给我们做的最好的一次广告。中东国家逐步摆脱对美制装备依赖,如沙特担忧F-15被美国远程锁死功能。



歼-10C的热销标志着中国从“区域供应商”跃升为全球军贸规则的主导者。歼10C技术自主化,WS-10B发动机、AESA雷达等完全国产化,避免供应链“卡脖子”;体系输出能力,从L-15教练机到ZDK-03预警机,提供“训练-作战-维护”全周期支持。歼-10C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中国“体系化创新+工业化规模”的必然结果。其以不足西方1/3的成本,实现性能对标甚至局部超越,彻底改写了“高价即高端”的军贸逻辑。“技术自主+开放合作”的路径,足以重塑世界装备权力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