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拨弦弹乐曲,丝弦之间寻古韵!近日,2025年长宁区“国风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来到华政附中、泸定中学,让学校师生们“零距离”体验了“古琴寻音”的乐趣。
何为古琴?早期古琴是什么模样?由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山吴派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刘淳川为师生们带来的《太古寻音——体会中华传统音乐美学与人文精神》主题讲座,向师生们揭开了古琴的神秘面纱,共同开启了一趟寻音之旅。
“大圣遗音琴是传世唐代古琴中最为完好的一张。”“两晋时期的七贤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吃酒、弹琴、作诗。”“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所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讲述中,刘淳川时而穿插介绍历朝历代中与古琴相关的知识,从认识减字谱,到高山流水觅知音等典故,阐述了他对古琴的鉴赏。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古琴的特点和琴韵的优美,刘淳川不时现场演绎,用一段段古琴弹奏与台下师生们互动,并现场教学,邀请学生们一起弹奏古琴。琴弦拨弄间,伴随着一个个古色古香的琴声跳出,大家都觉得非常奇妙。
有了听觉享受,又有亲身体验
学生们的感受如何?
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中华传统乐器,感觉比较新奇,在了解其中的文化艺术和内涵后,觉得古琴是一个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想去多搜集了解一些关于古琴的曲目,有机会再去体验一下。
我对古琴略有了解,这次学习给了我一个机会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古琴文化,感受其魅力。通过学习,让我对这一文化艺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今后会去再深入了解这门艺术,并将其发扬传承下去。
琴弦摸起来,感觉有一种从细到粗的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古琴是可以通过共鸣使琴弦变出不同的音调,形成的曲子很好听。和我以前学的琵琶相比,古琴在指法等许多细节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我以前有接触过古琴,这次学习让我对古琴的指法、结构和制造有了更多了解。我觉得弹古琴跟写毛笔字是一样的,会让我们的心静下来,能让人放松身心。古琴抚摸起来非常有质感,能感觉到制作古琴的人的匠心。
学生们在学校非遗角里感受古琴。
今年,由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和区文旅局主办的2025年长宁区“国风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来到长宁校园,通过“非·长”传习工坊的形式,帮助广大未成年人深入学习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撰稿/摄影:陈容超
视频:金志成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