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展览路街道以民生改善为首要任务,聚焦
洪茂沟小区4号简易楼。依托党建引领,用时15个月完成48户居民100%签约腾退,不仅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跨越,更勾勒出一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图景。
洪茂沟小区4号简易楼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作为典型的筒子楼,房屋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成为困扰48户居民的“心病”,也给街道党工委带来了巨大的民生工作挑战。
“要让群众住得安心,我们必须跑在前面!”面对需要100%同意率的腾退难题,展览路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迅速筑起攻坚堡垒,创新构建“三维攻坚体系”。横向搭建起“住建+司法+公安”等8部门联席平台,纵向织密“街道指挥部-社区工作组-楼门党员先锋岗”三级网络,同时深度激活“政策宣讲团+法律智囊团+矛盾调解团”专业力量。37次专题会议、200余人次“敲门行动”,党员们通过包户的方式,将政策宣讲、诉求收集、矛盾调解做到100%覆盖。
“我们还创新实施‘三色进度管理法’,将每户情况标注上墙。红色代表重点攻坚户,黄色代表观望户,绿色代表已签约户。”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员包户责任制,实现政策宣讲、诉求收集、矛盾调解100%覆盖,为腾退工作筑牢民意基础。
腾退工作进入关键期,3户“拒签户”成为横亘在工作组面前的“拦路虎”。面对利益纠葛与历史遗留问题,展览路街道启动“一事一策”攻坚机制,用温情与专业为居民解开“心结”。
独居的王大爷因担忧补偿标准,连续两周拒接电话、闭门不见。3月的一天晚上,洪茂沟社区党委书记鲍静带着法律顾问第三次敲响老人家门。一进门,鲍静便摊开户型图,逐笔核算补偿明细,从房屋评估价到搬迁奖励金,耐心讲解近两小时。这番真诚细致的沟通,终于让王大爷卸下戒备:“社区想得那么周到,还那么上心,我信得过!”
当面对部分承租人因家庭矛盾和利益分配分歧时,街道联合司法所成立专项调解组,连续召开多场家庭会议,将晦涩的法律条款转化为“明白账”,并协调公证处提供免费遗嘱公证服务。调解员用家庭合照唤起亲情,以“亲情牌+政策牌”双管齐下,最终促成承租人家庭和解。
针对每一户的特殊情况,街道建立动态档案,根据家庭结构、经济状况量身定制安置方案。阜外大街派出所民警协助走访调查,法律顾问团队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累计优化补偿方案12次。通过“现场调解+法律援助”模式,成功化解产权争议、赡养纠纷等5类历史遗留问题,让腾退工作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在洪茂沟社区临时办公点,政策咨询台前始终人头攒动。“大爷,您看这张表,补偿款包含房屋评估价、搬迁奖励金,还有装修补贴。”工作人员举着计算器,为居民逐项解释。街道建立“一户一档”需求台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签约服务,为租房困难家庭对接公租房资源。
“入户讲解+集中答疑”双轨模式,搭配“政策宣讲+精准服务+阳光操作”三位一体推进工作,让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居民王大爷在签约后满意地说:“工作人员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我们签得放心!”
“我们理解您对老房子的不舍,同时也要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鼎力支持。愿您在新的居所中一切安好。”2025年3月21日,随着最后一户居民完成腾退签约,历时15个月的洪茂沟小区4号简易楼腾退项目圆满收官。48户居民不仅全额收到补偿款,更即将告别破旧的筒子楼,正式开启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