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前几年大家是怎么评价“增程车”的吗?

“技术落后、不如插混,就是个‘电动三蹦子’加了油箱。”

甚至不少车评人都公开断言:增程,是“电动车领域”最没技术含量的妥协方案。

可偏偏到了2024年,卖得最猛的黑马,居然就是它。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增程式汽车销量同比暴涨78.7%,增速直接甩开纯电和插混。

尤其在中高端市场,理想、问界靠着增程架构,已经能和BBA正面对抗,销量持续攀高。

说来也奇怪了:

从人人嫌弃,到逆势爆红——“没技术含量”的增程车,为啥成了香饽饽?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谈到这个问题,火归火,增程这项技术,确实很难被称为“高精尖”。

因为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就是用发动机当“发电机”,不直接驱动轮子,只负责给车辆供电。

某种意义上看,可以理解为在电动车里塞了个“充电宝”!

也正因为如此,它既不需要考虑高压快充系统,也不用做好油电切换的协同策略。

说白了,没有能量耦合技术,也不讲什么电控调优——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案。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这种车型的电耗高得离谱!

拿小鹏G9来说,作为同级中大型SUV,它百公里电耗控制在13.9度;

而理想L6呢?直接飙到21.1度/百公里,完全是另一个量级。



不仅如此,这种车型的“亏电”体验还很差。

以懂车帝的实测数据来看,插混车“亏电”状况下,基本没动力衰减,或者衰减极少。

而一票增程车,动力衰减都很高!

以问界 M9为例,“亏电”动力衰减率高达58.1%。



也就是说,满电时零百加速还有5秒左右,亏电时,直接飙升到了12秒开外。

再加上“亏电”时,增程器的噪音大、抖动强——说它没技术含量,真的没冤枉它!

听上去似乎没啥优点,但为什么这么火呢?

这可能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地方:

一个技术含量不高、体验也不算完美的“临时方案”,怎么就成了最热的赛道之一?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它有多牛,而是它刚好,把大多数人最现实的需求,一把全接住了。



首先,是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说白了,不少人想上纯电,又担心节假日找不到桩、高速排队、冬天掉电……

而增程这一套,直接打消了这种顾虑:

因为你可以电为主、油为辅;也可以干脆不充电,全靠油,续航轻松上千公里。

这在用户视角里,就是“自由”、“省事”、“稳定”。



其次,增程车是堆配置的典范。

你看问界、理想的主力车型,几乎没有“乞丐版”——

中高配起步,大空间、大屏幕、全家桶级别的舒适性体验,像一个“移动的家”。

反而是插混和纯电,舒适度和豪华感,就差出不少了。

更低的价格,配置更高、更舒服——大家肯定喜欢增程!



更重要的是:用户根本不在乎它“有没有技术含量”。

说到底,99% 的人买车不是为了搞科研,也不是为了追求电控逻辑多完美。

他们要的,是一辆不会让自己在用车路上“焦虑、犯难、掉链子”的车。

从这个角度看,增程车就是那个最不挑剔用户的选择。

这不是技术的胜利,是市场选择了“谁更适合普通人”。

当然,即便有体验的优势,很多人还是很犹豫:

害怕“增程车”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风口过了,又没人买了?

这个担心不算多余。

毕竟,类似的故事我们看过不少了!

拿曾经风靡一时的“油改气”来说,现在就看不到了…

增程车会不会重蹈覆辙,真的不好说。

但实话实说,增程,恐怕没那么容易退场。



一方面,它不是被营销“捧红”的,而是靠实打实的销量跑出来的。

你看数据就知道:2024年增程式汽车销量同比暴涨78.7%。

在中高端市场,甚至直接帮理想、文界撬动了BBA的蛋糕。

这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真有人在持续买单。

另一方面,它还远没到“技术瓶颈”的尽头。

别看现在说它电耗高、亏电掉性能——

但随着电池密度提升、增程器优化(比如米勒循环、热效率提升)、整车减重等技术的推进。

未来的增程车完全可能做到——更安静、更节能、更聪明。

说白了,现在可能有不少缺点,但未来就不一定了。

拿年底可能要发布的小鹏 G01(临时代号)来说,就是一款典型的增程。



按照何小鹏的说法:

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噪音;同时,纯电续航还来到了430km,加入了超快充技术。

等类似的增程车越来越多时,谁还能说它是“落后的技术”呢?



总结来看就是:“技术先进”不代表体验最好,“路线高贵”也不意味着最适合用户。

增程车的故事告诉我们:

不是谁的技术强,谁就赢;

是看谁真正站在了用户的这边,做出了“对的妥协”——这才是取胜之道,不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