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这一年的1月中旬的某个深夜,已经是晚上的12点多了。周总理还没有休息,他叫人找来了三个人,分别是:万里、赵鹏飞和沈勃。当时,这三个人是修建人民大会堂的主管。

晚上,月明星稀,草丛里时不时会传出夜虫的鸣叫声。



周公找来三人,详细的询问了大会堂修建过程中的事项,比如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哪些地方有没有安全隐患?建筑材料是否过关?在材料的使用上一定不能将就,其他的施工是否准备充足了?

听完汇报以后,周公依旧不忘叮嘱三人,大会堂的结构安全是个大问题,任何细节方面都不能疏忽和将就。倘若出了什么事,在世界上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他还特意说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那次在延安七大的庆祝晚会上,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哪知道在演出结束的时候,演员们全都上台来谢幕。这时候,二层挑台上的群众为了看谢幕,纷纷涌到挑台的前端。这重量一集中,结果就出事了,那挑台难以承重,直接垮了,导致死伤了好些人。

周公当时还参加了救援,一个没注意,还被钉子给扎伤了。

这次事故给他的印象很深刻,因此他特别强调,一定要注意大会堂的结构问题。

事实上,也不是他多心,因为这大会堂的体积很大,结构自然也就很复杂。就说那万人大礼堂吧,长有60米,宽有76米,整体高度有45米,就净高方面就达到了33米。还有那可以容纳下5000人的大宴会厅,还有其他的交谊厅和小宴会厅等等,各种厅室加在一起,整个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面积就达到了17.4万平方米(故宫的建筑面积才15.5万平方米),体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万立方米。

一看这些数据,就晓得这大会堂的结构会有多么的复杂了,倘若是哪里出了一点疏忽,都不是个小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万人大礼堂,这大礼堂顾名思义,能容纳下一万个人。大礼堂设计了挑台两层,其中,第二层的挑台外挑有29米,第三层的挑台外挑有22米。这种设计在我们现在看来,属于是稀松平常,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但是,在那个年代,这种复杂而且庞大的设计,不仅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在国外也找不到相关的案例作为参考。



因此,这样的设计出来以后,在当时其实是饱受争议的,不少专家学者最为关心的就是这安全问题:承重到底安不安全?人多了,会不会垮了?

有的人直言,说这大挑台坐满人之后,保不准会往下垂70毫米。还有的人担心,这北京可是位于地震区,万一真发生了地震,这大挑台到底能不能防震。

客观的说,他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而且也是合理的。毕竟,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在人民大会堂这么重要的一个场所,安全,更是一件头等大事,任何隐患都要有事前的预计。

也难怪周公会在深夜的时候,找来三人嘱咐结构安全的事情。

他讲述当年延安那起事故,就是要以此为鉴,对于大挑台的安全,一定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松懈。讲完以后,他还风趣的说:

“你们三个人一定要抓好结构的安全问题,如果发生问题,那就要三个人头一把火了”
——来源:《人民大会堂见闻录》.金圣基编著.

或许有读者不了解“三个人头一把火”是啥意思,这是一个典故,事情发生在1938年的11月。

小日本还没打到长沙呢,但是有传言说是小日本马上就打来了,结果,老蒋驻扎在长沙的部队,居然不去查明情况,直接一把火就给长沙烧了。这事闹得很大,老蒋也顶不住压力,就把酆悌(长沙的警备司令)、徐昆(长沙警备第二团长)、文重孚(公安局长)这三个人拉出来给毙了。于是,就有“三个人头一把火”这个典故。

把周公的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出了安全问题,你们三个人提头来见。

为了把控好结构问题,在他的指示下,成立了“大会堂结构安全小组”。

为了把大礼堂的内部设计处理到位,特别在故宫午门前面的空地上,做了一个大模型(1:10的比例)。有了这个模型,大家伙就更能直观的去设计和建造。

1959年的2月初,周公一行人特意来看这个大模型。

这个1:10的模型里面,足足有3米多高,那是因为万人大礼堂的内部,从地面到天花板的实际高度,就有33米高。

在听取汇报的时候,沈勃还把其他专家的意见说了出来,不少人的目光主要是集中在“层高”上。他们觉得净高33米,会不会显得太空了,尤其是开会的时候,人在里面会凸显得太过于渺小了。但是,净高如果太低,那么后面的那两层挑台就会让人觉得压抑和不舒服。



听到这个情况,周公是这么回复的:

“人在室外,可不会觉得天高可怕”
——来源:《人民大会堂见闻录》.金圣基编著.

当然,他还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在墙面和顶棚相交的地方,可以考虑不要做成折角,如果做成“天水一色”的效果,看看好不好。

看完模型,听完汇报之后,针对万人大礼堂,周公给出了下面这四个很具体的指示:

1:正立面——要庄严、朴素和明朗,檐头以绿色为主;

2:大礼堂——天花板做成水天一色,不要有折角;

3:天花板和墙面,要用鸭蛋青的白色;

4:廊子要做到“三能”——能上能下能走通。

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比如每个会议厅的休息室不要千篇一律,要有不同的设计;休息大厅里面,要给人有坐的地方;宴会厅的灯光要做明亮一些.......

这些指示,要在20号之前,形成一个书面的正式的材料出来。

下面这张图,就是万人大礼堂天花板“水天一色”的样子,这样的设计,如今来看,不得不佩服周公的睿智。这水天一色的设计,不仅让人觉得美观和大气,也不会让人觉得空旷。

后记

或许,会有不少读者不了解大会堂的一个冷知识。

人民大会堂,这个雄伟的建筑,不管是从设计还是从使用的原材料方面,都做到了百分百的国产。用的材料都来自国内,设计师也都是国内的专家学者,要知道这可是在1958年,那个年代,咱们不管是生活还是建筑方面,都深受苏联的影响。

因此,这人民大会堂完完全全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结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