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今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记者近日从芜湖市残联获悉,经安徽省残联推荐,芜湖市听障艺术家许强创作的石刻画,将于7月份亮相北京故宫文创融合馆。
命运重击下 绘画点亮希望之光
5月16日下午,记者电话连线许强时发现,佩戴助听器的她语言沟通已与常人无异。“我以前被认定为一级听力障碍,现在戴上助听器,终于能‘听见’世界了。”许强在电话里分享道。
1970年11月,许强出生于芜湖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不幸的是,一场高烧让她基本失去了听闻声音的能力。失聪后的她,将内心的苦闷寄托于绘画之中,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成为她笔下的素材。母亲发现她的天赋后,积极为她购置书籍、寻找老师。
绘画不仅成为许强表达自我的窗口,更给予她面对生活的勇气与自信。面对成长路上的嘲讽与冷眼,许强选择用乐观过滤负面,将温暖转化为回馈社会的动力。高中毕业后,她毅然拜石雕师李小广为师,以“坚硬的石头契合自己的个性与名字”为由,开启了雕刻艺术的探索之旅。
匠心独运 石刻画绽放艺术之花
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刻苦钻研的精神,许强迅速掌握雕刻技艺,在石雕界站稳脚跟,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大胆创新,将传统石刻艺术、影雕制作技艺与绘画艺术巧妙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许强的作品屡获殊荣:2021年,《藏族姑娘》凭借细腻的刀法和丰富的色彩,在安徽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中摘得金奖;2022年和2023年,《母亲的祈祷》《出嫁》分别在安徽省第十二届、十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斩获银奖;2024年,她荣获“芜湖市百名乡村工匠”称号。
她的石刻画作品中,人物肖像光线透视效果如穿越时光的黑白照片,动物刻画更是毫发毕现、栩栩如生。通过融合现代素描、传统国画染艺技巧与西洋画透视效果,辅以独特的调色固色工艺,许强的作品兼具艺术张力与情感温度。
文化传承 艺术成就城市名片
如今,许强身兼芜湖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巾帼书画协会会员等多项职务,积极投身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经安徽省残联推荐,她的石刻画作品将作为芜湖市的代表,在今年7月亮相北京故宫文创融合馆,成为展示芜湖文化的重要名片。
石刻画是以石材为载体,通过雕刻工具在石头表面进行刻画,以表现各种形象、图案或文字的艺术形式。制作石刻画需经过多个步骤。首先是根据创作需求进行图案设计,然后构思绘制在石料上。接着以刀代笔进行雕刻,这要求创作者具备扎实的雕刻功底和高度的耐心,因为刻错无法修改。
谈及石刻画制作,许强强调,从石料选择、图案设计到雕刻成型,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石刻画制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苦。”
在全国助残日这一特殊时刻,许强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更传递出艺术对生命的重塑力量。
大皖新闻记者 孙芮 通讯员 肖芜洪 汪世权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