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又搞出大动静,首次面向海峡试射“海马斯”,不过,这次台军丢脸丢到家,在大陆无人机的围观下,火箭弹都发射不出去。
(台军首次试射海马斯)
不久前,台军期待已久的美国制造的“海马斯”火箭炮终于在“雷霆”演习中首次亮相,并进行了实弹试射。一些台湾媒体将其吹捧得如同战场上的“救世主”,然而,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有专家早已敲响警钟,从俄乌冲突的实战经历来看,这种火箭炮在面对解放军的全面压制时,其生存能力非常不乐观。
此次演习,台军在九鹏基地进行了包括“雷霆”“神鹰”“神弓”在内的一系列年度操演。其中,“雷霆”以炮兵射击为核心,“神弓”则是“毒刺”防空导弹的发射,而“神鹰”则是台陆军直升机的实弹射击。然而,这次备受瞩目的“雷霆”演习中,“海马斯”火箭炮却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惊喜。首日由于天气不佳,直到下午2点15分才开始进行射击,并且在实际演习中,还频频出现意外。
在这场所谓“模拟实战”的演习中,台军希望通过演习验证武器性能与部队战备能力,并展示跨区域增援能力。然而,当观众满怀期待地等待首批火箭炮发射时,第一轮和第二轮的轮射全部出现失误,第一轮甚至只有一辆车成功发射,剩余的车辆一发未出,引发了现场一片嘘声。
(当时出现在九鹏基地的海马斯)
不过,台军面对此窘境仍嘴硬称:“出现了信号异常,美方人员协助排除了故障,不会影响操作”。可是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不过是台军的自我安慰,到底能不能熟练使用海马斯,或许台军也说不准。
更为尴尬的是,在演习开始不久,屏东九鹏基地外海上空竟然出现异常,多架大陆飞机及无人机进入台湾所谓的西南“防识区”,大有直接逼近演习场地之意,这让台军更为手足无措。
有传言称这些军机中,很可能混入了电子战机型号,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台军在进行试射时出现的“信号异常”,或许就有了解释,难道真的是大陆进行了干扰?
(台军称发现大陆无人机踪迹)
虽然这些猜测尚无定论,但一系列令人始料未及的事件,却让台防务部门颜面尽失,台媒还报道称,美方派来的技术团队,已对台军的专业能力产生质疑。他们认为,如果台军培训不够到位,应变能力不足,实在难以发挥“海马斯”火箭炮的最大作战潜力。这些问题无疑给台军的幻想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究竟“海马斯”火箭炮有没有台军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呢?
首先,虽然它以高精度和良好的机动性著称,但在现代战争中的短板也不容忽视。在俄乌冲突中,这款火箭炮虽然展现了不少不错的性能,但其射程偏短,在前线部署时很容易被侦察到。
俄军多次利用无人机持续追踪乌军“海马斯”轨迹,并引导“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进行定点打击。
(海马斯在台军手中,根本发挥不出作用)
而放在解放军身上,我们拥有更强的战场侦察能力和更丰富的猎杀手段,加之台湾地形复杂,“海马斯”若想在这种环境下隐匿行踪,无疑面临极大的挑战。
换句话说,虽然“海马斯”火箭炮的到来给台军带来了一丝信心,但仅凭这一武器,便妄图改变台海局势,不过是奢望。即便在理想条件下,台军想要充分发挥“海马斯”的作战效能,也需以扎实的训练和完备的战术配合为基础,可是纵观这些年台军的所谓战力,哪有这些基础,现在只要不出现更多台军提前退伍,估计就够台当局偷得乐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久前印巴空战,巴军用歼10C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机,所以有分析认为,这次台军首次试射“海马斯”,还是面对海峡,很可能就是想对大陆叫嚣“一旦台军要面对歼10C,有能力进行应对”。
可是以现在的结果看,当初的台军信心有多足,现在的脸就丢的多彻底,先并不说能不能和歼10C“相遇”,以解放军的手段,很可能台军刚刚拉出“海马斯”火箭炮,就会被定点清除了。
总的来说,台当局和台军还是少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我们动了真格,才想起吃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