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哈萨克斯坦参加国际马业大会归来,她就直奔富蕴县的马基地,然后来乌鲁木齐准备科技进步奖答辩,再赶回大学接待到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的参观人员……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格明古丽·木哈台这10多天来日程紧凑而充实。

格明古丽不久前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995年大学毕业后,她到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任教,从助教到教授,30年如一日将青春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潜心钻研,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研事业的执着热爱,在畜牧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她身上有很多“光环”。在学校,大家亲切地称她为“鸡圈教授”“马厩教授”;在疆内,她是兵团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领衔专家、自治区马(驴、驼)产业技术体系特聘专家;在国内,她是中国畜牧兽医协会马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马文化委员会顾问;在中亚,她是多所高校的荣誉教授,促成所在学校与中亚国家11所高校的交流合作。

5月3日至6日,她前往哈萨克斯坦塞米伊市沙卡里姆大学,参加了国际马业大会,第一个上台作了题为《乳用马的选择育种、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的报告,其间获得了沙卡里姆大学荣誉教授聘书。

“报告刚一结束,我就被团团围住了。”格明古丽说,他们有的希望能洽谈科研项目合作事宜,有的表达了想到新疆实地交流学习的意愿。这么多人抛来橄榄枝,让她深感自己的报告成果得到了认可。

自2004年起,她就与哈萨克斯坦开始了学术交流,通过国家公派留学等方式,在当地攻读博士,并学习了俄语。多年来,她积极对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11所高校及研究所开展合作,搭建交流平台。2022—2024年,她承担1项国际合作项目,引进2名双聘导师,联合培养3名硕博研究生,未来还计划招收更多硕士和博士,加强双方学术交流与合作。

虽耗费精力,但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术交流她不遗余力。去年,为了协助同事李志军教授进行胡杨研究,格明古丽带其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进行了40多天的调查采样,为其提供翻译、安排行程等帮助,顺利完成任务。

在教学方面,格明古丽特别重视基层实践,她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与生产实践。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累计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为新疆畜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每年,我有近6个月时间在基层,节假日也多忙于科研、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及学生培养,我要求学生要有30%的时间参与基层服务。”格明古丽认为,教学、科研要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有担当、有能力的专业人才。

科研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格明古丽研究的地方品种畜禽遗传资源领域,需要深入偏远山区、野外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发现了安集延鸡、昆仑马2个地方品种新资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墨玉县建立了安集延鸡遗传资源保护基地。

“2010年,我在墨玉县乌尔其乡发现了安集延鸡。”格明古丽介绍,因安集延鸡具有独特的鸣叫声,可以用于鸣声比赛,维吾尔族群众还把这种鸡当成宠物来养,有极高经济价值。

这些年来,格明古丽和她的团队对安集延鸡资源进行了系统性统计,确认现存约1.3万只,目前,团队正大力推进该品种的国家遗传资源申报工作,以争取官方认定和保护。(范琼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