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凭什么动我儿子!" 小区湖边,一位母亲歇斯底里的喊叫声划破了傍晚的宁静。
浑身湿透的李明愣在原地,手中还抱着刚从湖水中救出的小男孩。
这位每天穿梭于城市角落的外卖小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伸出的救命之手,竟会换来一场灾难。
当法庭上那段关键监控画面播放时,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究竟是一次普通的救援,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
李明是城市中千千万万个外卖小哥中的一员,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里来雨里去。
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打工者,他的梦想很简单——多送几单外卖,多赚些钱,让远在老家的父母和正在上小学的女儿过上好日子。
这天下午,李明接到了一个送往青湖花园小区的订单。
"估计又要被扣分了。"
李明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叹了口气。
前一单顾客久久不接电话,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一单怕是要超时了。
李明骑着电动车,一路飞奔。
进入小区后,他选择了一条穿过中心花园的小路,那里有一个人工湖,平时是小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嘿,加速,争取不超时!"
李明给自己打气,正要加速通过湖边,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和水花溅起的声音。
"救命...救...救命..."
李明猛地刹车,环顾四周。黄昏的湖面波光粼粼,只见湖中央有个小小的身影正在挣扎,小胳膊不断拍打着水面,却渐渐往下沉。
四周空无一人,这个时间点,大多数人还没下班回家。
"有人落水了!"李明顾不上思考,立即将电动车靠在湖边的长椅旁,外卖保温箱也来不及取下,就飞奔到湖边。
他迅速脱掉外套和鞋子,纵身跳入湖中。
水比想象中还要冷,初春的湖水像刀子一样刺骨。
李明曾在老家的河里学过游泳,但从没受过专业训练。
他用力划水,朝着孩子的方向游去。
"坚持住!我来救你!"李明一边游一边喊道,希望给孩子一些信心。
当他靠近时,发现是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已经呛了不少水,脸色发青,眼看就要沉下去。
李明一把抓住孩子的胳膊,可孩子却因为惊恐而本能地抓住他,差点把他也拖下水。
"别怕,别抓我!"
李明挣脱开,转而从背后搂住孩子的腋下,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救人方法,慢慢向岸边游去。
这短短的距离,对此刻的李明来说却仿佛有千米之远。
他的体力在快速消耗,双腿也因为抽筋而疼痛难忍。
但每当他看到怀中孩子苍白的小脸,就咬紧牙关,继续向前。
"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岸边了。"
李明喘着粗气,安慰着已经半昏迷的孩子,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终于,在李明感觉自己也快要沉下去的时候,他的脚触到了湖底。
他几乎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孩子抱上岸边,然后自己也爬上岸,跪在地上大口喘气。
"喂!孩子!醒醒!"李明拍打着孩子的脸颊,却没有反应。
他回忆起曾在手机上看过的急救视频,立即将孩子平放,检查口鼻,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一、二、三、四..."李明一边按压孩子的胸口,一边在心里默数。
他的手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但动作却很坚决。
按压了约三十次后,他俯下身,对着孩子进行人工呼吸。
"咳咳咳..."终于,孩子剧烈地咳嗽起来,吐出一口湖水,微弱地睁开了眼睛。
"太好了!你醒了!"李明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他赶紧脱下自己还算干燥的外卖制服外套,裹在孩子身上。
"爸爸...妈妈..."孩子虚弱地呼唤着。
"别怕,我这就带你去找家人。"
李明抱起孩子,环顾四周,想找个人来帮忙,却发现小区里依然空荡荡的。
就在这时,李明的手机响了,是送餐平台的提醒:订单即将超时。
他这才想起自己还在送餐途中。
看了看怀中虚弱的孩子,李明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延迟送达"按钮,并简单说明了原因。
"先救人要紧,扣分就扣分吧。"李明自言自语道。
他抱着孩子,刚走出几步,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
"小东!小东!"一对中年夫妇跑了过来,女人脸上挂着泪痕,一见到李明怀里的孩子,立刻冲上前。
"我的孩子!你怎么了?"女人一把从李明怀里抢过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你们是孩子的父母吗?他刚才掉进湖里了,我把他救上来的。"
李明气喘吁吁地解释道,"孩子已经醒了,但最好送医院检查一下。"
男人上下打量了李明一眼,眼神复杂。
"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
"我是外卖员,刚好路过这里送餐,看到孩子落水就跳下去救人了。"
李明指了指不远处靠在长椅上的电动车和保温箱。
"你...你对我儿子做了什么?"女人突然尖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敌意。
李明愣住了,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说了,我只是救了他。他掉进湖里,我把他救上来,做了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女人的声音更加尖锐,她仔细检查着孩子,忽然发现孩子胸口有些发红。
"你看这里!你弄伤他了!"
"那是做心肺复苏时压的,救人时难免会有点用力..."李明解释道,但话还没说完,就被男人打断。
"你别解释了!我儿子身上有伤,这是事实!"
男人的语气突然变得咄咄逼人,
"你们这些送外卖的,整天骑电动车横冲直撞,是不是撞到我儿子了,又怕担责任,所以编出这么一套救人的故事?"
李明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没有撞到你儿子!我是看到他在湖里挣扎,才跳下去救他的!如果不是我,他可能已经..."
"你闭嘴!"女人歇斯底里地打断他,"你凭什么动我儿子!要不是你,他怎么会成这样!"
李明感觉一阵眩晕,不仅是因为刚才救人消耗了大量体力,更是因为眼前这荒谬的一幕。
他本以为自己会获得感谢,却没想到换来这样的质疑和指责。
"算了,孩子没事就好。我还要送餐,先走了。"
李明不想再争辩,转身准备离开。
"站住!"
男人喊道,"你想走?没那么容易!我儿子受伤了,你得负责!"
李明停下脚步,回头看着那对夫妇。
"我救了你们的孩子,现在你们却说我伤害了他?"
"救人?谁知道真相是什么!"
男人冷笑一声,拿出手机,"我已经报警了,等警察来了再说!"
李明站在原地,浑身湿透,寒风吹过,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想不通,为什么一件好事会变成这样。
警察很快赶到了现场。
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先安排把孩子送往医院检查。
李明也跟着去了派出所做笔录。
在派出所,李明反复讲述了救人的经过,警察认真记录着。
但从那对夫妇的陈述来看,事情却变了味道——他们坚称是李明骑车撞到了在湖边玩耍的孩子,导致孩子落水,而李明救人只是为了掩盖真相。
"我真的只是路过救人!"
李明急得额头冒汗,"你们可以查监控啊,肯定能看到当时的情况!"
警察告诉他,湖边那段确实有监控,但需要时间调取。
最终,在李明一再坚持下,警方同意调查监控录像,暂时没有对他采取措施,但要求他配合调查,不得离开本市。
走出派出所时,已是深夜。
李明浑身疲惫,外卖也没送成,今天不仅没挣到钱,还惹上了麻烦。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出租屋,倒在床上,连衣服都没换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李明刚准备出门送外卖,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说孩子的父母要起诉他故意伤害,索赔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共计十万元。
"十万元?"李明感觉天旋地转,这对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作为一个月收入不过七八千的外卖员,他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李明急匆匆赶到医院。
在病房里,那对夫妇见到他后,态度比昨天更加恶劣。
"你来干什么?想看看我儿子伤得有多重吗?"女人冷冷地说。
李明走到病床前,看到小男孩躺在那里,脸色已经好多了,但胸口和手臂上确实有些淤青。
"小朋友,你还记得昨天发生了什么吗?"李明轻声问道。
孩子刚要开口,就被母亲打断:
"别跟他说话!医生说你可能有轻微脑震荡,记忆会受影响。"
男人拿出一份诊断书递给李明:
"看看吧,胸部淤青、右臂轻微骨裂、轻度脑震荡...这些都是你造成的!"
李明仔细看了诊断书,心中更加疑惑。
他记得自己救人时虽然用力但并不过分,何况孩子落水时就已经很虚弱,不太可能是他造成了这些伤势。
"我真的没有伤害你们的孩子,我只是救了他。"
李明真诚地说,"如果不是我,他可能已经..."
"够了!"男人打断他,"我们已经委托律师起诉你了,法庭上见吧!"
离开医院,李明心情沉重。
他拿出手机,想给远在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却又放下了。
他不想让年迈的父母为他担心。
正当他发愁时,手机响了,是送餐平台的通知——因为昨天的订单超时严重,他被平台扣了信用分,近期接单量会受到限制。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李明苦笑一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他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那是他大学同学王律师的联系方式。
虽然毕业后联系不多,但这位朋友一直在法律行业工作,或许能给他一些建议。
电话很快接通了。
"李明?好久不见,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王律师的声音依然温和。
李明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告诉了王律师,包括救人的过程和后来那对夫妇的态度。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这事确实蹊跷。
按理说,你救了他们的孩子,他们应该感谢你才对。
不过现在的情况...我建议你尽量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确实是在救人,而不是他们说的撞人致伤。"
"能收集什么证据呢?"李明问道。
"首先是监控录像,你说湖边有摄像头,那录像是关键证据。
其次,看看有没有目击证人。
另外,我需要看看那份医疗诊断书,了解孩子的具体伤情。"王律师分析道。
"警方说正在调取监控,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
至于目击证人...当时湖边好像没人。"李明叹了口气。
"别灰心,我会帮你的。"
王律师承诺道,"这两天我会抽时间查阅相关案例,看看有没有类似情况。
你先别急,继续上班,有消息我再联系你。"
挂断电话后,李明感到一丝安慰。
至少还有人相信他,愿意帮助他。
接下来的日子,李明一边继续送外卖,一边等待消息。
因为扣分的关系,接单量减少了不少,收入也随之下降。
但他没有抱怨,反而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单外卖,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好消息迟迟不来。
一周后,李明收到了法院的传票,那对夫妇真的起诉了他,索赔金额增加到了十五万元。
看着手中的传票,李明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
他赶紧联系了王律师,对方也收到了相关文件。
"别担心,我会代理你的案子。"
王律师安慰道,"先准备一下证据和说辞,下周开庭。"
开庭前一天晚上,李明辗转难眠。
他不断回想那天救人的场景,试图找出任何可能被自己忽略的细节。
忽然,他想起一个关键点——自己当时按下了送餐软件的"延迟送达"按钮,并简单说明了原因。
这是不是也算一种证据?
第二天一早,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王律师。
王律师眼前一亮:"对!这是个好线索!我马上联系送餐平台,看能否调取当时的记录。"
法庭上,气氛紧张。
那对夫妇带着孩子坐在原告席,看到李明进来,眼神中充满敌意。
他们的律师是个经验丰富的中年人,一上来就铺陈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小区湖边玩耍,被一个粗心的外卖员撞倒落水,导致多处受伤,如今还留下了心理阴影,需要长期治疗。
轮到王律师发言时,他冷静地陈述了李明的版本:
他只是一个恰好路过的外卖员,看到有孩子落水,奋不顾身跳入湖中救人,却被反咬一口,遭受不白之冤。
双方各执一词,证据成了关键。
原告方提供了医疗诊断书和孩子父母的证词,而李明这边则有送餐软件的延迟记录和自己的陈述。
就在证据僵持不下时,法官宣布:"现在,我们将播放案发现场的监控录像。"
整个法庭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大屏幕上。李明心跳加速,这段录像将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