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310字,5图

阅读预计:6分钟

“昔日,一农家夫妇饲养一獴,视若己出。夫妇育有一婴,在其外出耕作之时,常令獴与婴儿为伴。

某日,正值夫妇外出。獴见一毒蛇欲袭婴儿,于是奋勇而上,与之缠斗,终咬死毒蛇,保全婴儿性命。

是日夫妇归家,见獴嘴沾血迹,误以为獴伤其儿。丈夫怒气冲天,挥拳向獴,大打出手。

待夫妇进屋查看,见毒蛇尸陈于孩旁,方恍然大悟。然为时已晚,獴早已死于夫妇之手。”

这是印度一则广为人知的故事,也是印地语短片《阿努贾》(अनुजा,2024)开头主人公阿努贾的姐姐帕拉克讲的故事。

该短片由美国导演亚当·格雷夫斯(Adam J.Graves)编剧和执导,获得了2024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项提名。


短片讲述了印度9岁女童工阿努贾得到一次宝贵的上学机会,但却陷入了去与不去上学两难困境中的故事。

故事剧情并不复杂。阿努贾是一位数学天才,与她的姐姐帕拉克相依为命。

二人在制衣厂打工,制衣厂工作环境差、做工时间长、报酬低。

一天,一位老师找到阿努贾,让她参加周二的入学考试,成绩优异还能获得奖学金,但入学考试费用需要400卢比(折合人民币约33元)。

帕拉克为让妹妹上学,拿出自己用工厂边角料偷偷编织而成的手提袋去卖,一个卖40卢比。

她们在街道上叫卖许久,但一个也不曾卖出。阿努贾于是进入富人常光顾的购物中心,叫价400卢比一个,却成功卖出两个。

尽管姐姐坚持让阿努贾拿着这笔钱去参加考试,但阿努贾知道这笔钱原本是姐姐用来准备结婚的;并且若成功考上,就需要读寄宿制,而阿努贾不想离开姐姐。

另一方面,制衣厂老板也发现了阿努贾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计算天赋,于是让她周二上午准时来办公室,声称给予她一份报酬丰厚的特别工作,并威胁她如果不来帕拉克也将被辞退。妹妹就这样陷入了两难困境中。

这部22分半的短片,以极简的叙事撕开了印度社会一个隐秘的伤疤——童工困境与教育鸿沟。


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本就不多,有能力抓住它们就更难了,对阿努贾而言尤为如此。

仅仅是抓住一个考试的机会,对阿努贾而言也是一个奢侈。

在老师来到工厂会见老板时,老板听到要400卢比的考试费,老板当即便说:“400卢比?对她来说,可是天大的数目。”

老师也说到:“这是唯一的机会了,学校通常不会接收像她这样的小孩。”

“像阿努贾这样的小孩”,是什么样的小孩呢?

是尽管奖学金摆在面前也不懂得珍惜,放弃机会成本选择与姐姐留在黑心工厂工作的小孩吗?

是不珍惜自身天赋,屈服于自己处境的小孩吗?还是担心姐姐,小小年纪便肩扛生活负担的小孩?

还是即使是不乞讨、靠着自己的能力赚钱,仍然没得到尊重的小孩?显然,这些都是阿努贾,阿努贾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女孩。

现在社会上常流行优绩主义的论调,认为应该以能力和努力程度来分配政治、经济资源的原则和体制。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优绩主义的实现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即人们在追求事业和地位时拥有相同的起点,不会因背景因素受限。

所以,仅靠结果好坏就去评价一个人努不努力是不合理的。这也是影片中阿努贾的困境所展现的,上学的必要性、道路选择的重要性……

这些她不一定知道;但姐姐今天能不能继续生活、今天的伙食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些她却一定知道。

除了揭示社会症结外,影片也刻画了人性的闪亮弧光。阿努贾和帕拉克懂得自力更生的道理。

在看见报纸上征婚信息要求女方“不追求远大理想”时,姐妹嗤之以鼻,认为靠男人养着是不靠谱的,女人不追求自己的理想该如何生活呢?

她们把最好的都给予彼此,姐姐把准备的嫁妆拿出来供妹妹考试,妹妹却不愿成为姐姐追求自身幸福的阻碍。

二人的亲情是干净、纯粹的,也是支撑她们在昏暗世界中活下去的信念之一。

此外,一位保安的所作所为也令笔者印象颇为深刻。当阿努贾在购物中心叫卖手提袋时,被商店老板发现,驱使保安抓住阿努贾。

但在阿努贾走投无路时,保安却打开了逃生门放走了阿努贾。门外阳光明媚,阿努贾走进阳光中。

保安看见阿努贾走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若不是保安放走阿努贾,阿努贾也没法把这800卢比带回家。

这样一处情节设计,向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当贫穷成为世代循环的诅咒,个体的善意能否撬动制度的顽石?

萨拉姆·巴勒克信托(Salaam Baalak Trust)是一家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为新德里成千上万的街童和童工提供食物、住所和教育。

影片中饰演阿努贾的演员萨吉达·帕坦(Sajda Pathan)正是这些受到帮助的孩子中的一员。

影片结束后播放着信托组织的孩子们观看短片的反应,他们有的眼神中装满了疲惫,有的仍满怀对生活的希望。


尽管在影片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项后,不少人批评其“意义先行”,但这部影片的确以轻盈的姿态撬动了一个沉重的社会议题。

阿努贾和帕拉克在影片中从未抱怨过生活艰辛,只是日复一日、坚韧地生活着。

在拿到800卢比“巨款”后,姐妹二人也好生“挥霍”了一番,她们拿着爆米花走进影院、享用了美味的甜食。

导演没有大肆渲染苦难叙事,而是用一种克制的表达,用400卢比的重量、考卷与缝纫机的对峙,让观众在阿努贾扑闪明亮的大眼睛中,窥探到童工生活根本的症结所在。


影片以悬疑结束。一边,考试开始了,阿努贾的座位却始终空着;另一边,老板在办公室等待阿努贾的到来。

阿努贾站在街角,矗立着、没有向任何方向迈步,却转而看向了镜头前的观众。

阿努贾和帕拉克就像开篇故事里的獴,她们即使付出了全部善意,却仍可能无法逃离被结构性不公所吞噬的命运。

当人们在赞叹“寒门出贵子”的奇迹时,也应意识到,在这一个奇迹背后,往往是无数个沉默的“阿努贾”。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