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在中东掀起一阵炫富狂潮的不是石油王子,而是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3日至15日,特朗普完成其第二任期的首次正式出访。没有橄榄枝、没有和平计划,也没有对地区冲突的解决方案,有的只是带着一群军工巨头、科技寡头、华尔街金融家奔赴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一场明码标价、赤裸裸的中东“圈钱之旅”。



这不是外交、不是战略,这是豪赌、是生意。他把总统当成公司CEO,把国事当作私营推销,用国旗做背景板,用“美国优先”当口号,演了一场绚丽却空洞的“总统带货秀”。三天时间,他在海湾签下了数万亿美元的协议,被调侃为“史上最贵路演”。沙特第一天便送上6000亿美元大礼包,其中包括价值1420亿美元的所谓“最先进”军火采购,还有46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甚至还宣布要砸20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AI数据中心。卡塔尔则赠送了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747-8“空中宫殿”私人飞机作为“礼物”,并宣布以960亿美元购买210架波音客机,外加上百亿美元的军购清单,合同总额高达1.2万亿美元。阿联酋压轴登场,承诺未来十年向美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清洁能源投资1.4万亿美元,并再送波音145亿美元订单、GE电网改造合同、微软AI数据中心入驻等“超级礼包”。

在一片资本狂欢和镁光灯下,美国总统一边高呼“这将为美国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一边与各大企业高管击掌庆祝,连“扎耶德勋章”都收得风光无比。这一幕幕就像是美利坚“上市公司”的IPO路演现场,而不是一国元首的外交访问。特朗普此行彻底撕下了国家与企业之间最后一丝遮羞布,让全世界看到一个已经把国家机器市场化、把军火外交商业化、把国际关系商品化的美利坚帝国。

但表面看起来多么光鲜,背后就有多么虚浮。这些数万亿美元的订单,兑现率究竟能有多少?以沙特为例,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沙特曾承诺4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结果实际落地不到三成;这次所谓1420亿美元军售中,仅130亿是新增,其余不过是旧合同换包装、炒冷饭罢了。卡塔尔和阿联酋的巨额订单同样有待观察,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疲软、海湾国家财政紧张的背景下,这些天价承诺很可能沦为一纸空文。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只看见了合同,却忽略了正在中东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今天的海湾国家,不再是美国的唯命是从者。他们在战略上越来越独立,在外交上日益多元,在中美俄印之间不断平衡。沙特坚决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与以色列建交的前提,公开反对特朗普“清空加沙”的极端言论。卡塔尔与伊朗、俄罗斯保持密切合作,在能源与区域安全议题上并未站队西方。阿联酋虽与美热络,但对中资企业敞开大门,也从未放弃与全球南方的联系。

美国要让这些国家为其霸权“埋单”,谈何容易?尤其是在中东纷纷迈入“后石油时代”的今天,财政紧缩、经济转型才是主旋律。沙特2024年就削减了三分之一的海外投资,以应对本国预算失衡。专家测算,目前国际油价若不到每桶108美元,沙特将入不敷出;而眼下油价徘徊在60美元左右,其财政状况已捉襟见肘。一边是国内基建吃紧,一边是对美“送钱”,显然不现实。

特朗普嘴里的“数百万美国就业岗位”,很可能是“画大饼”的又一次经典案例。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典型的功利主义:短期内制造一堆数据和话题,用于竞选造势和媒体宣传,至于是否能落地、是否能长期带来收益,他并不在乎。他要的只是即时的掌声、资本市场的反应、和选票民调的上扬。



而真正棘手的地缘政治议题,比如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以巴冲突、地区安全架构,特朗普却丝毫未提。海湾国家的“金元外交”和特朗普的“交易思维”短期内一拍即合,但这场由泡沫构建的外交幻梦,终将难以为继。

最终,这场“总统带货”背后暴露的是美国中东霸权的虚空化。它不再依靠制度、规则或联盟,而是靠金钱和军火交换短暂的友谊。但金钱换不来尊重,军火也堆不出稳定。特朗普可以用商业语言征服中东的会场,却无法重塑美利坚的地缘权威。

这场热闹之后,中东照旧动荡,美国照旧傲慢,特朗普照旧狂妄。而全球看到的,是一个总统将国家推向资本主义末路的新高度,把美利坚帝国演绎成了一家只认钞票、不管真相的超级军火商。这不是美国的荣耀,而是其堕落的表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