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钓友都喜欢在网上晒出自己的鱼获,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看似平常的晒鱼获行为,却屡屡成为破获野生动物违法案件的证据。比如在2021年10月,有位钓友在网上晒出的怪鱼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一条外形奇特的怪鱼静静地躺在农家院子的水泥地上,鱼身呈现出明显的尖头、细尾的特征,背部覆盖着坚硬的骨板,显然已经死了有些时间了。尽管画面有些显模糊,但估计钓友们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一条鲟鱼。



有的网友认为这不过是一条杂交鲟鱼,说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养殖的俄罗斯鲟或杂交鲟,市场上都能买到,没什么稀奇的。可另一部分网友却惊呼说这鱼的特征太明显了,它肯定是中华鲟,你知道钓到这个要判多少年吗?至少20年起步!敢把它晒出来,是在自首吗?



虽然国内江河湖泊中的外来鲟鱼的数量已经远超本土中华鲟了,但这位钓友晒出来的鲟鱼还真是一条中华鲟。不过由于我国每年都会进行中华鲟的人工放流活动,以补充它们的野外种群。因此这条中华鲟到底是人工放流的还是野生的就难以判断了,不过就算是人工放流的也是保护动物,私自钓获、伤害或饲养同样属于违法行为。



后来,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追问钓友这条鱼到底是不是他钓的?但奇怪的是,这位钓友始终未作出任何回应,没有解释鱼的来源,没过多久,这些照片就被删除了。这种删除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网友的猜疑。有网友猜测这位钓友可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选择逃避责任,也有人担心这条中华鲟的背后可能涉及更大的非法捕捞或灰色交易。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强,对非法捕猎、杀害、买卖濒危物种的打击要比以往更加严厉。中华鲟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地位堪比大熊猫,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不过,在民间垂钓活动中,偶尔会出现误钓中华鲟的情况。那么如果钓友不慎钓到了中华鲟,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呢?是否真像网友们说的要去吃牢饭,并且20年起步?



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意外钓到中华鲟是不算犯罪的,犯不犯罪要看你钓上来之后怎么做。如果发现误钓后及时将中华鲟放生,并且没有对它造成严重伤害,通常不会面临法律追责。但如果故意伤害、吃了、卖了,则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野生动物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刑期一般在5年以内,如果情节严重,那刑期会在5到10年之间。从这几年的相关案件来看,大部分人都被判了3年左右的刑。因此,网友说的20年起步的说法并不准确,除非涉及大规模非法捕捞或团伙作案,否则很少会判得这么重。



钓鱼只是一项爱好而已,如果为了钓鱼而导致受到刑事处罚,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为了避免法律风险,钓友们在钓鱼时一定要提前了解自己的所在地会出现哪些濒危物种,提高自己辨别它们的能力。如果钓到了濒危物种一定要及时放生,避免伤害它们。



另外,在误钓濒危物种之后,最后不要拍照片发到网上,可能会引发大量争议,甚至招来执法部门调查。本来就是自己错了,还发到网上炫耀,这简直就是错上加错。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低调处理,避免为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的来说,误钓中华鲟不一定会带来牢狱之灾,但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法律并非要惩罚无心之失,而是要震慑恶意破坏生态的行为。钓友们作为自然资源的受益者,应当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华鲟等濒危物种得以延续,维护好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