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驾驶技术为竞争大棒,终端车企的洗牌速度大大提升。
5月13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起破产审查案件,哪吒汽车因此深陷破产传闻。
就在最近,多家车企均有大动作出现。
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在交易完成后,李东辉、安聪慧等高管层将进行职务调整。
5月8日,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中大型及大型车质量排行(纯电车型)》,其中小米SU7以239分的成绩排名倒数第一。小米汽车就SU7 Ultra双风道机盖引发争议致歉,并表态将推出限时改配服务。
5月15日,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冯兴亚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閤先庆接任,同时部分高管发生变更。
在过去的2024年,相继宣布破产或解散的车企身影里已经有威马、游侠、高合、猎豹、极越等。
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高管负责人对潮电智库表示,“争抢智能驾驶的制高点,可以说是车企能否在这一轮淘汰赛中突围的生死战。”
根据潮电智库不完全统计,在目前主流的智驾车型中,特斯拉纯视觉方案的跟从者其实非常少,基本上是以“摄像头+雷达”组合的视觉感知系统为主。摄像头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传感应用,单车搭载数均超过10颗,增量速度远超预期;12颗超声波雷达,则基本已成标配;激光雷达与毫米雷达配置变数较大,主流分别为1颗和3颗。
对于车企来说,现在存在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智能辅助驾驶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传感器上车;另一方面,如何争抢供应链资源,进行成本控制也是最现实的考量。
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覆盖10万元及以下车型的智驾系统“天神之眼”,更是一下击穿了行业成本红线。
为了成功挺进下一轮,各路车企开启疯狂内卷模式,每年对车载视觉传感系统硬件供应商不惜以两次以上议价进行极致降本。
据市场统计信息,目前华为、小鹏、理想、特斯拉、蔚来这些第一梯队的玩家占据了高端市场,合计覆盖超60%的高阶智驾车型份额。
极氪、智己、腾势等第二梯队的玩家则主攻差异化场景,通过独特的功能和定位,吸引特定需求的用户群体,市场占比约20%。
比亚迪等第三梯队的玩家则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渗透,满足了更多普通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初步需求。
基于多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的预测报告,今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650万辆,增速保持30%,中国市场渗透率将突破55%。因此,2025年或许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驾元年”,也是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硬件起量最为汹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