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这部名著,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读后感,而是有些人压根就没读过《水浒传》,只是人云亦云。

比如只看过电视剧的人,难免会认为梁山好汉就是一帮“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英雄人物,然而读过原著的人就会知道,梁山之上也不乏恶人,甚至可以说算得上是好人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鲁智深则是多数人心中公认的老好人。



(武松、鲁智深剧照)

不过事实真是如此么?如果真是这样,为何鲁智深的结局却是突然疯癫,继而暴毙身亡?

一、鲁智深的结局

鲁智深的结局如何是疯癫暴毙?

多数人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觉得笔者是胡言,毕竟原著中明确提到,他是听潮圆寂。

说是:“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若以此来看,鲁智深是无疾而终,应了那句“听潮圆寂”的暗示。



(鲁达剧照)

不过话说回来,谁说《水浒传》只有一个结局?其实你若自诩“资深水浒谜”,就会知道,原著前七十回才是施耐庵所写,后五十回,是不是施耐庵写的都不一定,毕竟无论是文学性还是故事性都比前七十回差了太多。

既然那一百二十回的后五十回可以被视为《水浒传》,那同样以前七十回为基础创作的《结水浒传》自然也同样可以被视为原著正统,不过更多的人了解的这部作品应该是叫《荡寇志》,在这部作品中,鲁智深的结局就是疯癫而亡。

当时的情况是鲁智深与张伯奋、张仲熊鏖战了一天,宋江迟迟不见鲁智深归来,却不知鲁智深不知为何,已经疯了,他到了那忠义堂上大闹的一番,最终气绝身亡。

说是:“只见鲁达一条禅杖,在忠义堂横冲乱打,众人跌跌踵踵,急忙闪避,叫苦不迭。鲁达禅杖早已将忠义堂上所有物件尽行打得粉碎卢俊义见他凶猛,心胆已怯因见众人没个上前,只得硬着头皮抢上前去只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响亮人忠义堂已打倒了一角……鲁达狂奔酣呼,不觉绊着地上折木只扑的跌倒在地。众人急待前去按住只见鲁达霍地立起来,刀伤迸裂,面色改变,大叫道:‘洒家今番大事了也!’仰后而倒个众人急前一看,早已圆寂了宋江长叹一声。

别说这剧情荒诞,其实《荡寇志》只是把原著没敢写的故事写出来了,正如前文所言,梁山之上的大部分好汉,其实都谈不上有多好,贪财好色、滥杀无辜之人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他们会落得凄惨的结局,一点儿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鲁智深发狂剧照)

不过话说回来,鲁智深始终是形象较为正面的好汉,为何也落得如此结局?

二、善恶终有报

其实早在《水浒传》前七十回的剧情中,施耐庵就表达过“善恶终有报”的观点。

否则那一百二十回的剧情中,征辽、田虎、王庆都没出事,梁山的头领不曾折损一人,到了征方腊时,作者又为何要大开杀戒?

还不是因为这帮恶人若是得了善终,便不符合“善恶终有报”的说法了。

所以在那个版本中,作者赐鲁智深听潮圆寂的结局,算是比较体面了,但这恰恰反应了那个版本的作者与大部分读者一样,没有仔细品过前七十回的剧情。

鲁智深真的一点儿恶事也没做过吗?

自然不是,他不仅做过,而且做过不少。

三、鲁智深与孙二娘

就说鲁智深当初为金翠莲出头,打死那镇关西,就属于是滥用私刑,那镇关西虽可恶,却罪不至死,鲁智深后来也说了,自己是一时没控制好力度,才失手打死那屠户,但错了就是错了。

还有他抢老和尚的稀粥,踢那酒贩子的裤裆,都可以说是讲霸道。

但这些都不是他犯下最大的错误,他最大的错误应该是“遇恶不止”,反而与之同流合污。



(孙二娘、张青剧照)

当武松在十字坡擒下孙二娘之后,通过其夫张青之口听到了一段关于鲁智深的往事。

说是:“小人多曾分付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则恁地,也争些儿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姓鲁名达,为因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使一条浑铁禅杖,重六十来斤。也从这里经过。浑家见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

张青夫妇在这十字坡干的是拦路抢劫,乃至宰杀过路客,将那些人的尸体做成包子馅的事,你说他们是魔头也不为过。

并且张青虽然交代了妻子不可杀僧人,她却还是对鲁智深下手了,若不是张青阻拦,鲁智深早都成包子馅了,既然如此,事后即便他们没对鲁智深下杀手,鲁智深也应该杀了他们才是,否则他们还会继续作恶,鲁智深若是纯粹的好人,又怎能放任他们不管,反而与他们结拜?



(孙二娘、鲁智深剧照)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鲁智深也是懂人情世故的,他闯荡绿林,也不是全凭一腔热血,他的道德观偶尔也会适当降低,同理,武松也是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荡寇志》中赋予他的结局才更加合适,他固然也有坏的一面,却也没坏透,因此他没有战死,而是疯癫而亡,也算是作者给他最后的体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