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
在地理高考中出镜率之高,
都快成近几年
各省地理试卷的“老熟山”了。
近几年高考真题的考察情况:
2024年甘肃卷祁连山生态
2021年全国甲卷祁连山西段地质地貌
2021年湖南卷祁连山冰川
2021年辽宁卷祁连山西部降水
2019年海南卷祁连山山谷风等
这些都在说明
祁连山在“山”类试题里的重要性。
这么频繁出现的原因在于,
祁连山位置的过渡性。
2亿多年前,祁连山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让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一同隆起。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侧的边缘,中国的地形在这里又上了一个台阶,祁连山成为了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也是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
图源:网络
地理位置
祁连山位于甘肃和青海境内,是两省的界山。
北边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边有柴达木干旱盆地,西边是库姆塔格沙漠,东边有黄土高原。
图源:网络
古时匈奴称“天”为祁连,从河西走廊南望,陡峭高大的祁连山直插云霄。
气候
与此同时,高大的山地也阻拦下了水汽,使太平洋上裹挟着暖湿的水汽的东南季风,在这里耗尽了最后的力气。
加上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由此,祁连山的中部,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
沿着祁连山的山体,自东南向西北一路行进,降水逐渐减少,周围的景色存在很大差异,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不同景观,从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最后是戈壁荒漠。
除了水平方向上,在垂直方向上,祁连山景观也存在差异外。
具体来看 祁连山东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比西南坡多,东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这是因为东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而且也是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
正是由于温度和水分在山体不同高度上的组合,便造就了祁连山垂直自然带的差异。
地貌
东南季风,不仅影响着祁连山的气候,还为祁连山塑造了粗犷、壮观的山谷冰川。
祁连山脉的高山区发育着现代冰川,冰川作用的地貌类型丰富;
祁连山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
在祁连山腹地,总共“流淌”着3000多条冰川,总储水量达1320亿立方米,相当于5个蓄满水的鄱阳湖。
祁连山的冰川属于大陆型冰川,这种冰川相对稳定,对气候变化敏感度低,是河流水量的稳定剂。
在冻土带以下,山体在流水、风化等作用下被侵蚀、剥蚀。
经过搬运、堆积后,在山坡处形成坡积层,在山麓形成倾斜平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洪积扇。
图源:网络
水源
在祁连山北麓冲积扇附近,还会发现有泉水出露, 这是因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动,水流大量渗入地下; 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就是这些冰川融水、地下水,再加上大气降水,使祁连山成为一片被干旱包围的湿地。
图源: 网络
发育自祁连山的几大水系,在融雪、雨水和森林涵养的保护下,一年四季从不断流。
河西走廊
正是这一条条河流,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得祁连山的北侧,在一众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绿洲,它 就是大名鼎鼎的 河西走廊 。
图源: 网络
祁连山就是这片“荒漠湿岛”的生命之源,如果没有祁连山,内蒙古、新疆的沙漠将与青藏高原连成一片,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恐怕也会不复存在。
生态环境
祁连山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舞台,还是动物的天堂。山谷间茂密的高山灌木丛里生长着各类豆科、莎草类和禾本科植物。
高山深处,时常能追踪到雪豹的身影,还有喜欢“眯眯眼”的藏狐,你看,它在向你卖萌。
作为“荒漠湿岛”,祁连山腹地的黑河湿地,还是候鸟们的补充能量餐桌呢。
祁连山,中国腹地的一条生态屏障,一直默默地,保护着在此繁衍生息的多样生物,以及熊熊燃烧的文明之火。
长白山
在高考地理出镜频率之高,只要做过几年真题很容易就会发现:
2020年全国Ⅰ卷的岳桦林带;
2017年全国Ⅰ卷的苔原带种间竞争;
2016年全国Ⅱ卷的苔原带矮小灌木冻害;
2017年天津卷交通旅游相关;
均说明了这座山的重要性。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接壤,东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
早在2500万年前,这里的火山便开始活动,历经了多个时期的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化为岩石,加上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最终形成了这条巍峨的山脉。
以下内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因为在以往的高考真题中已有体现。
700-1100米处的长白山,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温暖,针叶树与阔叶树相伴相生,形成极具融合性的针阔混交林带。
随着海拔上升到1100-1800米,气候逐渐变得寒冷,一部分不耐寒的阔叶树退缩不前,顽强生长的针叶树依然组成一环整齐的针叶林带。
在皑皑白雪中针叶较厚的角质层有利于保温、保水这正是它们傲寒挺立的底气。
海拔继续升高到1800-2100米,在这里狂风、暴雪、土壤贫瘠等一系列生存灾难,成为了拦路虎,就连一向坚韧的针叶树,也望而却步,但有一种植物却在此时挺身而出,它就是岳桦,做过2020年新课标全国1卷的同学,对它一定有深刻的印象。
岳桦,为了顺应风向,它们顺势将自己的枝干弯折扭曲,以此获得生存的全力,然而身处在如此糟糕的生境,只能一再妥协,它们不得不放慢生长速度,最终形成了一片极为稀疏的岳桦林带,这也是长白山间海拔最高的一片林带。
当海拔超过2100米,森林止步于此,这里恶劣的气候与极地无异,但有一种看似弱不禁风的花朵,却晋升为了主角,它就是高山苔原带上低矮的牛皮杜鹃。
在我国,高山苔原只分布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以长白山的高山苔原最为典型。
每逢7、8月份天池,将被如瀑的鲜花所环绕,这里就是东北亚唯一完整的高山苔原带了。
就这样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温带气候到极地气候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高山苔原4大植被带在长白山铺展开来。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长白山森林植被景观垂直分布比较完整的原因是什么?
位于我国东北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适合森林植被生长;
山体高大,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显著,适合从温带到极地的森林植被生长;
位置偏远,开发较晚,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好啦,关于长白山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未来长白山依旧与可能出现在高考真题中,具体考点总结在下方啦~
打卡真题
(2016年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2011年全国卷)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松是珍稀树种,其耐寒性强,怕干旱,忌积水,在温寒多雨地区及深厚肥沃的森林土中生长良好。野生红松生长40年后开始在树顶端(常超过20米)结塔,其种子红松子包裹在松塔里,挂果时间长达18个月,需人工采摘,种子需晾晒方可储藏。天然林松塔出种率约13%,人工林松塔出种率约30%。
红松子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用松子,价格昂贵。梅河口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长白山野生红松林打塔收子,经过手工脱壳、烘干加工成松仁出口国外。随着加工机械设备的应用,该市开始到国内外松子产地大量收购其它品种的可食用松子。目前,梅河口市已拥有松子加工企业300余家,并建成了集金融、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果仁园区,成为世界最大的松子集散地和松子商业信息汇聚中心。下图示意梅河口市的位置及东北三省的一月气温和降水状况。
(1)说明长白山林区适宜红松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析红松子价格高的原因。
(3)分析梅河口市松子加工产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松子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请为梅河口市松子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
2.C
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
3.D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
4.C
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的厚度小,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5.D
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导致冻害加剧。
6.C
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
7.
(1)地处中纬度山区,冬季寒冷夏季温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气候湿润;(长白山)山地排水良好,森林土深厚肥沃。
(2)红松属珍稀树种,数量少;生长慢,结塔与挂果历时较长;松塔出种率低,松子产量少;松塔需人工采摘,加工劳动量大,劳动力成本较高。
(3)利于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与新设备,保持产品质量优势;利于及时获取原料、商品和市场信息,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适应市场需求;利于实现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4)合理控制红松子的采摘量;适当增加人工林的面积;对松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自主品牌意识,树立品牌优势。(任答2点)
贺兰山
与大兴安岭一样,贺兰山也处于过渡性的地理位置。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贺兰山频繁出现在高中地理题里:
2019年天津卷,考察贺兰山岩画反映的自然环境;
2017年全国二卷,考察了贺兰山洪积扇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贺兰山还蕴藏着太多可以考察的知识点。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山势雄伟,像群马奔腾。
20亿年间的地质演变,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
多次的地壳活动,使贺兰山断裂抬升,形成地垒。与东侧宁夏平原垂直落差2000米,向东俯瞰黄河和鄂尔多斯高原,而西侧是茫茫的沙漠。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贺兰山山势雄伟,高差较大,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受贺兰山山势的阻挡,导致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很大。
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阻挡了风沙入侵宁夏平原;也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同时贺兰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增加了平原水源补给;且贺兰山东坡夏季地表径流含沙量大,增加了平原土壤厚度和肥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地理分界线外,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
每当夏季,输送到宁夏北部的副热带高压边缘东南气流,容易在贺兰山东侧的迎风坡方向,触发强对流天气,导致短时强降雨或暴雨出现。
于是,呼啸而下的山洪,裹挟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和泥土、冲出山口,在山前铺陈开去,天长日久,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大部分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大大小小的砾石层层叠叠,在山前土地堆积出坚硬的外壳,导致这里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需要靠人力开垦种植,农业发展十分艰难。
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种植
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7度至39度,与法国波尔多地区处于同一纬度。
提到法国波尔多,你最先想到什么?
没错,是葡萄酒!
贺兰山东麓和法国波尔多的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这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也是世界上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之一。
尽管贺兰山东麓砾石遍布,但难不倒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他们清除大块砾石,使土壤疏松、透气,非常适合葡萄扎根、生长。一株株葡萄苗,通过黄河水的滋润,绿叶舒展,枝丫蔓延,开始从无到有在贺兰东麓的大地上绵延。
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产区之一,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美酒久负盛名。
打卡真题
(2019年天津卷)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分)
(2017年全国II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答案 C
解析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洪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B
解析 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 B
解析 贺兰山东麓南部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天山
天山,从来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座超级山系,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也是地球上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又从来不是一条山脉,它由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三列山脉组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全长约2500公里,南北均宽300公里,构成了一组大型山系。
就是这样一组具有非凡意义的超级山脉,却十分年轻,大约形成于200万年前,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的强烈碰撞挤压而成,天山在其演化中发生较为突出的变化,东西向分布,条状隆起,形成了现今雄伟的天山山脉的地形地貌与构造格局。
天山的东侧,是干燥而炎热的吐鲁番盆地,南侧是终年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但这并不妨碍天山成为“生命水塔”。
因为东西横亘的千里天山,不仅抵御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又阻挡了南侧塔里木盆地的干热风,这也导致我国天山南北存在显著的气候差异。
天山南麓,年平均气温10-12℃,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天山北麓,年平均气温在4-7℃之间,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分布也十分不均匀,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西段降水明显多于东段。
新疆东部的哈密盆地与吐鲁番盆地,是天山沿线降水最少的地区,年均量仅20毫米。
与之相对的,我国天山西端的伊犁河谷,由于位于中纬度地区,常年盛行西风,气流途经平缓的中亚,到达天山附近之时,仍有大量的水汽,年降水量常年为400毫米以上,水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环境,河谷已属于“半湿润区”,四季分明,被称为“塞外江南”。
天山北部和西部地区,能够得到盛行西风带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以及偏北风从北冰洋带来的水汽,加上地形抬升,冷却凝结,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形雨,这些降水在高海拔地区多以降雪的形式存在,成为冰川的重要物质来源。
我们把目光重点放到植被类型上,由于天山山系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导致山麓自然带以荒漠自然带为主。
从山地的垂直分异来看,在我国境内的天山山脉,典型的有博格达峰南北两坡,植被差异巨大。
博格达峰南坡植被,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冰雪带。
而博格达峰北坡植被,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冰雪带。
通过天山博格达峰南北坡植被的对比,我们发现,天山北坡出现了针叶林带,而天山南坡很少有分布,这是为什么呢?
天山北坡的针叶林主要是云杉林,天山南坡没有森林生长,表明山地水分条件差,不足以生长森林。
而天山北坡有云杉林,表明地表水分较为丰富。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天山北坡地处盛行西风带和来自北冰洋冷空气的迎风坡,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天山北坡属于背阳坡,光照较弱,水汽蒸发较少,促使得地表水分较为充足,能够满足云杉林的生长。
较为特殊的“轮牧”现象:
图源:网络
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
【春季】3月中旬~6月上旬,气温回升,牧民驱赶畜群离开平原山麓地带,开始向海拔更高处转移。
【夏季】6月上旬~9月中旬,牧民把畜群赶到海拔在2000米~3500米的山地草甸带。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是牲畜抓膘增壮增长的良好场地。
【秋季】9月中旬~11月中旬,气温开始下降,高海拔地区开始下雪,牧民便将畜群赶至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也是转入冬季牧场的中转站。
【冬季】11月中旬~次年3月中旬,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到来,牧民将畜群赶至海拔更低的山麓地带,并随着气温的降低,继续向平原盆地的荒漠草原地带和河谷地区转移,这里地面没有厚雪覆盖,牲畜能觅食牧草,新疆人亦称为冬窝子。
【打卡真题】
(2023年6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
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 。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
(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