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馆中探究深海奥秘、走进法院担任小法官,现场主持“开庭”、警犬基地里学习应急技能……在威海市塔山小学,这些突破课堂边界的实践场景,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必修课”。该校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为抓手,联动20余家单位构建“全域育人网络”,实现“成长有引领、实践有平台、安全有护航、健康有保障”的育人新生态,为“双减”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打破壁垒:从“单点发力”到“全域协同”
1. 警校联动——织密安全防护网
学校组织低年级学生走进警犬基地,通过“搜救演练+训犬互动”掌握安全技能,每年参与学生超300人次;联合辖区公安警务室开展“禁毒馆微研学”“反诈宣传进校园”“防暴恐实景演练”12场,覆盖全体师生;与环翠区人民法院共建“红领巾模拟法庭”,学生化身“审判员”“律师”“被告”等角色,以真实案例剖析校园欺凌,法治教育覆盖率100%。
2. 馆校共研——海洋探索点燃科学梦
情境实践与研究:五年级师生走进威海市海洋科技馆,参与“VR深海探秘”“潮间带生物观测”等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完成《海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微型报告33篇。
海洋专家“双进”模式:海洋科学研究员带“蛟龙号”模型进课堂,四年级师生集体赴哈工大装备中心参观科考设备操作,每年开展活动6场。 校馆共建“科创教育实践园”,开展“机甲大师”“3D打印”等科技课程,获市级创新大赛奖项12项。海关研学启蒙职业理想:学生走进海关检疫中心,学习入关物品安全检测流程,操作红外光谱仪完成“进口玩具检验”实验,模拟商品检验全流程,形成实践报告120份,覆盖100人次。
3. 医教融合——健康赋能守护成长
学校与红十字会合作开展师生急救知识培训,让教师掌握急救知识,有42名教师获得心肺复苏急救证书,学生对创伤急救基础知识普及率100%。学校与威海卫人民医院合作,在学生中开展“青少年口腔保护”“儿童脊柱健康”系列讲座,为全校学生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三年级师生走进威海“国医堂”中医药实践研究基地,学生辨识百种药材、体验艾灸技艺,制作中药香囊1200余个,中医药文化传承覆盖率达95%。
4. 校企共育——红色洗礼爱国情怀
学校与山东军创集团共建红色教育联盟,由退役军人志愿担任“红色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军营体验”“国防主题演讲赛”等活动,累计参与学生达到100%。“我的从军故事”累计开讲48场,红色研学足迹遍及威海市12处红色教育基地。
5. 校社共建——公益行动责任担当
学校与“伴儿行”公益组织成立志愿联盟,志愿联盟联合专业机构或单位,为学生量身打造志愿项目,助力成长。例如:与区环卫局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督导”;联合群艺馆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志愿项目,联合区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局开展“舌尖上的安全”等公益项目,累计服务周边社区居民2000余人次。
6. 体教互融——赛事实践强素养
学校与高尔夫球赛基地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国际赛事志愿服务,担任“球童助理”“积分记录员”,学习赛事规则与礼仪,通过观摩职业选手训练,开展“坚持与自律”主题分享会,培养学生抗压能力与团队意识,覆盖200人次。
二、机制创新:从“短期活动”到“长效生态”
学校建立“需求清单—资源对接—效果评估”闭环机制:
1.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学校召集社区、校家委会、合作单位共商育人方案,动态解决近视防控、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23项。
2. 完善课程融合体系:开发《成长安全护航》《蓝色科技探秘》《少年军校》等15门校本课程,课时纳入综合实践考核。
3. 打造数字赋能平台:开通家校社“教联体资源共享库”,上传微课视频200余个,实现家校社实时互通。
“教联体建设让教育从‘独木桥’变成‘立交桥’。”校长王金奎介绍,近两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18%,社会实践参与率达100%,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相关经验获市级德育案例一等奖。
未来,塔山小学将持续深化“学校主导、社会搭台、学生唱戏”的协同模式,打造更具示范性的育人共同体,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
声明
本文来源于威海市塔山小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小机灵儿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