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军方近日公布了印巴“507空战”的最新战果,证实印度空军不仅损失了3架法国“阵风”战机,还包括1架俄制米格-29、1架苏-30MKI以及1架以色列“苍鹭”无人机,总损失远超此前国际预估。
这一战果彻底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军工“低端仿制”的刻板印象,美国《战区》杂志罕见承认,中国空战体系已形成“代际优势”,歼-10CE搭配霹雳-15E导弹的“超视距狙杀”能力让欧美同类装备黯然失色。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空军凭借中国提供的ZDK-03预警机和数据链系统,实现了100%的战场态势感知与导弹命中率,而印度“阵风”战机因与俄制A-50预警机数据链不兼容,陷入“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美媒分析称,中国军工被严重低估的不仅是装备性能,更是其“体系化作战”的整合能力——从预警机指挥到电子战压制,形成了一套西方难以复制的“中式空战生态”。这场空战或将成为全球军贸格局的转折点,中东多国已开始重新评估对华军事合作优先级。
这南亚上空的一通炮仗,把西方军事观察圈也给炸蒙了,长久以来啊,西方那帮军事分析专家,一提到中国研制的武器,总是一副“没打过仗,性能也就那样吧”的保留态度,说白了就是有点瞧不上。
可这次,歼-10CE配上PL-15,对上同样是西方先进装备武装起来的印度空军,不仅没吃亏,还打出了漂亮战绩,这可真是啪啪打脸,颠覆了不少人的老观念。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的空中力量专家贾斯廷·布朗克就坦言,他对这结果相当吃惊,一开始他还怀疑歼-10CE和PL-15这套组合的实际效果,觉得歼-10C顶多也就跟美制F-16C/DBlock50差不多。
但真到了远程空对空干仗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带着PL-15的歼-10C,比起F-16挂AIM-120中程导弹,在射程和“不可逃逸区”这两个硬指标上,优势不是一点半点。
要知道,AIM-120系列导弹可是北约的标准货,以前那是横着走的,可现在跟PL-15的标称数据,尤其是这次实战中传出的近180公里射程一比,确实有点不够看了。
布朗克进一步说,PL-15的出现,说明中国在航空武器研发和制造上的家底,已经相当厚实了,这导弹的性能,至少让空战的天平在某些方面“更公平”了,甚至在特定情况下,能让美国武器在传统强项上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痛快承认,像美国《战区》这类媒体报道这事儿的时候,字里行间还是有点不甘心,总想把巴基斯坦的胜利往复杂的体系对抗上引——翻来覆去强调什么网络啦、训练啦、电子战啦、战术啦、多兵种协同啦,意思是中国武器平台本身没那么神,是巴基斯坦整体玩得好。
这话吧,一方面确实点出了现代空战的本质,另一方面,听着也有点给自己找台阶下的意思,好像西方传统空中优势受到挑战,总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不管怎么解释,中国军工技术在这次冲突里扮演了关键角色,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真金不怕火炼,歼-10C战斗机这一仗打下来,国际市场的前景一下子就亮堂了。
你想啊,单机价格估摸着在五千万到六千万美元之间,对于那些既想要高性能现代化战机,又不想老被美欧军火商捏着脖子的国家来说,这不就是个天上掉下来的好选择吗?性价比高,还经过实战检验,难怪一些西方分析人士开始犯嘀咕,担心这会搅动全球军火贸易的现有格局。
这次空战更深一层的影响,是直接捅到了全球主要军事大国之间的战略天平。
美国军方就明确表态,说这次印巴空战是中国武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展示出来的实战能力,逼得美国不得不重新掂量掂量跟中国之间的武器实力对比。
这种重新评估,可不光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参数,而是会直接影响美国将来在印太地区,包括台海问题上做决策,省得到时候因为看走眼,吃了大亏。
这种压力可不是空穴来风,PL-15导弹那惊人的表现,等于是在美军面前拉响了警报,以前AIM-120导弹在射程上还能傲视群雄,现在PL-15一出来,不仅纸面数据好看,实战中还真打出了超远距离,AIM-120立刻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这直接后果就是,美国方面赶紧给自家的新一代空空导弹AIM-260的研发踩油门,铆足了劲想把技术代差再拉回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海军上将,之前就不止一次公开或私下表达过担忧,觉得美军在印太地区想有效威慑中国,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来自军事冲突第一线的炮火声,往往比会议室里的分析报告更有说服力,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核心幕僚苏起就曾经说过,中国大陆正在快速发展一种能够“不战而屈美国人之兵”的实力。
这话当初听着可能还有点像战略推演,但这次印巴空战中,中国制造的武器实实在在地露了一手,无疑给苏起的判断加了个现实的注脚。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世界,大陆的常规军事能力,特别是空中作战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某些方面的固有认知,包括台湾地区和一些外部势力。
当潜在对手的军事装备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决策者,都得重新盘算盘算自己的战略姿态和介入的决心了,歼-10CE在克什米尔上空的呼啸,PL-15导弹划破长空的轨迹,它们传递的信号,绝不仅仅停留在南亚。
美国对中国大陆军事装备真实实力的评估一旦刷新,还会不会像以前那样,在台海问题上坚持某些立场?这可就不好说了,克什米尔上空那几道导弹尾迹,如同投入全球战略棋局的几枚烫手石子,掀起的波澜才刚刚开始,棋局如何演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