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内,一场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的俄乌直接谈判,最终以“毫无成果”的结局收场。这场时隔三年的首次面对面会谈,不仅未能缓解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反而将双方深层次的矛盾与博弈暴露无遗,泽连斯基在会还炮轰俄方代表团“级别太低,无法自主决策”。


此次谈判源于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1日的提议,双方在土耳其无条件重启直接对话。泽连斯基随即高调回应称“将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并强调只有与普京本人谈判才能解决危机。然而,当俄方代表团名单公布时,乌方却大失所望:俄方派出的代表团团长是总统助理梅金斯基,成员包括副外长加卢津、国防部副部长福明等中高级官员,而普京本人始终未现身。


泽连斯基对此愤怒不已。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俄方派出的代表团级别太低,没有真正能做决定的人!”这种“高期待、低匹配”的落差,让乌方认为俄方缺乏诚意。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更是直言:“如果普京不来,谈判毫无意义!”

而俄方坚称代表团已获普京授权,并强调“谈判本就是技术性接触,无需领导人亲自出席”。双方在“谈判规格”上的较劲,实则是争夺国际舆论主导权的心理战——泽连斯基试图塑造“受害者”形象,而俄方则以“务实谈判”为名,强化自身对局势的掌控力。


尽管谈判仅持续两小时,但双方的核心矛盾早已浮出水面:

停火顺序之争:乌方坚持“先停火30天,再谈其他问题”,并要求国际监督机制;俄方则要求优先讨论“冲突根源”,包括乌克兰的中立地位和领土归属,并质疑停火会被乌方用于“重新武装”。

领土红线:俄方要求乌军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撤军,并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乌方则强硬表态“寸土不让”,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

美国阴影下的博弈:特朗普政府虽未直接参与谈判,但其影响力无处不在。乌方在谈判前与美国、土耳其举行三方会议,试图将“美国安全承诺”作为谈判筹码;而俄方则要求停止西方对乌军援,并将其作为谈判前提。


泽连斯基在谈判前后频繁与特朗普通话,后者虽声称“希望结束战争”,却始终拒绝亲赴土耳其施压。这种“美国式暧昧”让乌克兰陷入被动——既需要西方支持,又不得不面对特朗普“交易优先”的务实态度。

作为东道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试图以“调停者”身份提升地区影响力。他不仅促成谈判重启,还推动美、俄、乌、土四方对话的构想。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谈判最终如此草草收场。

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的会后在网上发声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通过将谈判失败归咎于俄方“级别不够”,他既向国内民众展现了“强硬立场”,又向西方盟友传递了“乌克兰需要更多支持”的信号。


尽管俄方宣称对谈判“基本满意”,并计划推进1000名战俘交换,但短期内俄乌冲突的僵局难以打破,乌方认为俄方“以谈促战”,俄方则指责乌方“借谈判拖延时间”。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的立场如同平行线,毫无交集。其次是俄军近期在顿巴斯地区持续进攻,乌军则依靠西方援助艰难防御。若战场态势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任何停火协议都可能是“空中楼阁”。

这场谈判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在俄乌冲突中,外交手段的效力始终受制于战场上的炮火声,当俄乌战场上的子弹还在飞,和平协议只是一张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