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行,我行!中国行,我更行!”这可能是大部分印度人的想法,更是总理莫迪的想法。

中美的关税战刚刚告一段落,明明这就是中美两家的事情,但是偏偏此时莫迪站出来,想要和美国掰一掰手腕。

5月13日,莫迪宣布对美国出口印度的产品征收关税,以反制美国对印度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的关税。

当然,对于特朗普的关税战政策,大多数国家都有所不满,即便做出相应的措施也无可厚非。

但是印度偏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这不免就让人怀疑其目的了。

中美刚刚谈判完,特朗普还在气头上,这个时候印度丝毫不顾及特朗普的情绪,敢跟美国直接叫板,想必这结果自然是好不到哪去。

那么莫迪真的能复制中国的胜利吗?莫迪这次可能又要被打脸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关税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所以关税政策的制定,本身就要考虑自身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美国敢打关税战,是因为美国雄厚的家底,以及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印巴冲突这才刚刚平息,印度更是损失惨重,此时敢向美国加收关税,外界也不知道莫迪此时到底是哪来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莫迪之前可没有这么硬气,从2月份到现在,针对美国的关税纷争,莫迪也是多次访问美国,跟特朗普进行商谈。

说是访问,其实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希望美国千万不要对印度征收关税。



要说关税本身就是两个国家的事情,特朗普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自然也是想要占尽好处,所以莫迪为了拿出自己的诚意,也是做了多件事。

这第一件事就是向中国的钢铁加收关税,因为印度在美国眼中的定位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印度自然要和美国站在一起,美国做什么,印度自然也就做什么。

如果说关税还是比较虚幻的政策,那么第二件事,印度可谓是诚意满满。

因为关税战的原因,中国拒绝接收波音公司的飞机,数架波音737MAX愣是被打包退回,波音已经不景气了,更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



面对中国不要的飞机,莫迪再次站了出来,帮助好大哥分享忧愁,更是主动接盘了这几架波音737。

原本以为做了这么多已经足以打动特朗普了,但是没想到特朗普可是一点也不让步,甚至直接威胁莫迪,“印度收多少关税,美国就跟多少。”这也多少让莫迪有些难堪。

其实之所以中美针对关税问题能达成共识,那是因为中国是有底牌的。

在诸多中国出口商品中,有很多商品是美国必不可少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稀土,新能源、国防、高端制造业本身都需要稀土,而这些产业,都是美国财富的主要来源。



前不久,美国和乌克兰共同探讨关于稀土开采方面的问题,这也能看出来,如今美国对于稀土的需求量是较为庞大的。

所以在这场关税之争里,美国做出退步自然也不奇怪。

可是印度有什么?每年向美国出口700多亿美元的商品,和中国5200多亿美元的数字比起来,那真的是有点不够看了。



说白了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印度向美国出口的大多数商品,本身都可以被替代,而且美国压根就不在乎印度制定多少关税。

相反,印度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很大程度上却需要依赖于美国。这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莫迪始终没有考虑清楚。

当然莫迪之所以这么做,背后也自然是有其自己的底层逻辑。

而这个底层逻辑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提升民意,增加自己的支持率。

这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莫迪也算彻底看清了特朗普的嘴脸,与其讨好服软,还不如学习中国的态度,干脆撕破脸,说不定这还是一个出路。

只不过特朗普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关注的永远只有利益,印度又能带给美国多少利益?特朗普自己算得也是清清楚楚。

总之,从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其实本身也是莫迪与特朗普之间的过招。

2024年,莫迪赢得大选,再次成为了印度的最高领导人。

可是这次媒体却用惨胜来形容这次大选的胜利,其根本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如今的印度民众,对于莫迪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以至于民选结果跟莫迪预期的相差巨大。

所以对于莫迪来说,印度大选五年一次,在这五年里,他必须要做出更多的事情,以获得民众的支持。

很多人也是好奇,为什么如今的印度民众总是喜欢拿中国进行比较,其实这本身也跟印度官方的舆论引导有关系。

此前印度媒体爆料称,印度民众对莫迪越来越不满,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莫迪对华态度不够强硬。

所以如今的莫迪正在积极寻求可以提升民意的手段,对中国的态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硬气。

不过,在这次的印巴冲突中,莫迪可能算得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方面莫迪需要通过战争来转移印度民众的关注点,另一方面,莫迪需要通过战争来重塑印度民众的自信心。

但是结局偏偏就是那么事与愿违,一场冲突彻底撕开了印度人成为超级大国的自信心。

空战失利,6架战机被击落,虽然作为冲突的发起方,但是却没有从巴基斯坦那里占到一点便宜。

3架阵风战斗机就价值7.5个亿,再加上被击落的几十架架无人机,印度这一次的损失可谓是相当巨大。



由此一来,印度民众对于莫迪的态度可谓是失望到了极点。

此时的莫迪可谓是压力山大,因为印巴冲突已经暂时停息,所以莫迪能否处理好关税问题,这也成为了影响其执政的重要因素。

可能莫迪也是想要急切的转变当下的不利局势,因此打算跟美国彻底撕破脸。

然而莫迪终究还是过于自信了,至少在这场关税之战中,印度对于美国来说,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

莫迪政府作为当下的印度执政者,对于印度的经济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这也是评价莫迪政府执政水准的重要指标。

本身当前国际经济局势就不稳定,再加上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动,如今的印度也是变得愈发艰难。



美国采取的“对等关税”,更是涉及到了工程机械、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可都是印度向美国出口的重头戏,加在一起占到了印度向美国出口总额的50%,所以在整个2025年里,印度的经济将会受到较大的波动。



至于内部矛盾,印度也是应接不暇,印度民众自身内需下滑,贸易环境恶化、劳动力市场僵化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至于克什米尔的矛盾纷争,还压根就没有结束,当下只不过算是暂时停火,战争很有可能会再次点燃。

如果战争继续下去,那么对于印度当下的经济无疑又是一波巨大的打击。



对于莫迪来说,现在的境遇的确是相当尴尬,因为他需要补救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无论怎么说,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获得民众的信任,因为如果上下都不能一条心,那么发展问题自然也是无稽之谈。



在中美谈判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莫迪也选择跟美国硬碰硬,虽然让人难以理解,但是此举的确可以鼓舞印度民众,改善自我形象。

虽然不是白热化的战场厮杀那样来得直接,但是特朗普的关税战的确更具备杀人诛心的效果。

面对这样的美国,世界各国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途径,以此来过这场寒冬。



然而与印度一味的谄媚和低三下四不同,中国正在积极寻找更加富有诚意的合作伙伴,即便是再过强大的美国也并非无可替代,做生意做的不仅仅是利益,更是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破局,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至于印度,现在真的应该需要好好冷静冷静。



既然事实已经发生,经济环境依然如此,倒不如寻求更加稳步的发展之路,一方面积极提升自身实力,通过增加内需,改善产业结构的方式来优化自身实力。

另一方面,和中国一样,寻找全新的贸易伙伴,找到一条去美国化的生存之道。



虽然这条路很漫长,但是对于莫迪政府来说,却未必不是一个可以挽回败局的好方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