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520字 | 阅读需9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历史》叁拾柒期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与歌舞伎并列为大和民族的两大文化遗产,在日本国内广受欢迎。在相扑比赛中,两名裸着上身的力士在一个圆形赛场内,靠力量和技巧将对方推出场外或使对方倒地,以获得胜利。
古代:起源说法不一
关于相扑的起源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日本相扑源自中国。早在汉代,在中国被称为“角抵”的摔跤就传到了日本。至迟到西晋初年,中国已有“相扑”一词。再后来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段介绍高俅时的描写:此人喜欢“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高俅自夸“自小学得一身相扑,天下无对",但在与燕青交手时,燕青用“守命扑”把他扑倒在地,高俅半晌挣扎着起不来。日本后来的相扑与唐代中国的相扑极为相似,大力士赤裸上身,与对手缠在一起,勾腿搂腰,各显其能。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日本相扑起源于其民间的祭神活动。早在1700多年前,日本民间流行祭祀谷神。祭谷神时,牛被当作“神牛”打扮起来。“神牛”拉犁,姑娘插秧,妇女翩翩起舞,孩子戴着鬼脸玩耍,然后一群彪形大汉赤膊上场。他们个个长发盘顶,膀阔腰圆,在草袋垒成的圆圈内,为了把对手摔倒或是推出圈外,而两两角力。有时两强相遇,角力者粗壮的身躯在地上翻滚,摔得难解难分。日本百姓期望用优美的舞姿取悦神灵,用强者的勇猛制服鬼怪,以获得来年的丰收。日本的相扑有可能就是在这种祭神活动中产生的。这种风俗的遗留在后来比较正式的相扑比赛中还可以见到。
在中国和日本历史上都出现过女子相扑。据《梦粱录》记述,中国宋代就有妇女参加相扑比赛,而且在汴梁(开封)的勾栏、瓦肆等娱乐场所中还曾有黑四娘、赛光索等女子相扑高手。北宋仁宗皇帝也喜欢看女子的裸体相扑,曾在正月十八上元节召艺人来表演。这种有伤风化的表演惹得当时的宰相司马光愤然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其中说,“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侍旁,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要求禁止女子相扑。日本古代也有类似记载,雄略天皇在位时,令宫女脱其衣,去其裙,着以犊鼻,令相扑之,后来舆论认为女相扑有伤风化而被禁止。
在日本,相扑起初主要在民间流行。每逢五月的男孩节,许多地方都要组织健壮男童在用草包垒成的场子里角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童相扑”。后来,相扑被引入皇宫,供天皇和大臣们观赏,被称为“天览相扑”。《日本书纪》记载:历史上当麻邑有个叫当麻蹶速的人,他蛮勇霸道,垂仁天皇找来勇士野见宿祢与其角力。对战中野见踢倒当麻,当麻腰椎断裂而死。这一结果说明早期角力是很危险的。日本相扑界将此次对阵视为相扑的初战,并把野见宿祢奉为相扑的始祖。642年,皇极天皇为了欢迎百济使者,召集宫廷卫士进行相扑表演。相扑在成为宫廷重要礼仪之后,才去粗取精,摒弃了拳打、脚踢之类的粗暴动作,向竞技体育方向发展,升华为以“技”和“力”取胜的运动。封建时代的日本武士曾将相扑、马术、箭术、剑术列为武士的四大搏击技能,这时的相扑又被称为"武技相扑"。
图1相扑人物当麻蹶速像
17世纪以后,职业性的相扑在日本出现,受到社会各阶层喜爱。相扑力士身材特别肥硕,膀大腰圆,浑似肉塔,被称为“大相扑”。民间少数身材高大的青少年纷纷投身相扑名师门下,接受快速增加体重和力量、强化技巧的训练,成为职业相扑力士
图2平安朝相扑绘卷
为了提高技艺,职业相扑力士还会参加民间打擂台的“野相扑"。“野相扑"是在京都附近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在野地里搭筑相扑场地,各路膂力过人者聚集在那里进行比试。大名(地方统治者)常从中挑选刚强勇猛的相扑力士。同时,地方上的职业相扑力士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也在野外进行相扑比赛,与突然加入的民间高手交锋,从而互相切磋。
近代:话说国技兴衰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战船组成的小舰队来到东京湾,以武力威胁日本打开国门。日本执政的德川幕府在军事上不敢与外国人对抗,却将身强力壮的相扑力士动员起来向西方入侵者示威。这些相扑力士借着为美国人送物资的由头,当着船上美国水兵的面,将沉重的米袋轻松地抛来抛去,以此显示他们的力量。不幸的是,这次显示力量的表演未能阻止美国用炮舰打开日本的国门。
图3谷风梶之助与小野川喜三郎的相扑对决
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崇尚文明开化,统治者热衷于向西方学习,本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受到忽视,近乎裸体的相扑力士成为丑陋的形象,相扑也被看成是不文明的运动而遭到禁止。日本政府颁布断发令,相扑运动员独特的发髻也面临危机。这时有个叫高砂的相扑名家站出来力挽狂澜,他宣布要在东京举行一次示威性的公开表演,以挑战禁令。起初官方不同意演出,但民众支持相扑,为此还与警察发生了冲突。日本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也表现出支持相扑的态度,出钱资助相扑活动。不久,盲目崇洋的风潮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促使不少人开始反思本国的民族文化,日本发起了一场保护本国传统文化的运动。1884年明治天皇亲自观看了一次相扑比赛,由此相扑获得了生机,相扑从被认为是“野蛮的游戏”遭到排斥,到被承认是“日本精神的真髓”并大受欢迎。1909年,东京建造了一座专供相扑比赛用的“国技馆”。
图4相扑风俗图
19世纪中叶,一名美国人在游记中记载了他目睹的一次相扑比赛的情形:相扑场四周围上木板,顶上用布盖住。比赛前,几对梳有传统丁字髻(剃掉前面一圈头发,其余头发向后挽起)的相扑力士从后台走出来分成两排,相对而坐。他们上身赤裸,光着脚,只系腰带和兜裆带。片刻后主持人登场,宣布比赛顺序。随后,身穿古代和服的裁判手持被称为“军配”的木扇登台。比赛前,每对相扑力士都先用盛在木碗中的“力水”漱口,然后蹲下身用手把台上的沙捋平,将沾满沙的手在腋窝摩擦,再抓一把盐撒在台上。在这之后听到裁判的号令,两名选手就以半蹲半站姿势对峙,各自做抬腿踏脚、搓手拍掌的准备活动。比赛时,他们使出全身气力用撞、拉、甩、绊等“扑法”力战对方,经过激烈搏斗,一位相扑力士将对方抛摔出台。此时,裁判举起扇子表示比赛结束,扇子指的一方是胜者。获胜者将双手按在膝上向观众鞠躬后退场。
日本相扑比赛用的场子通常是一个直径约为4.5米的圆形土台(称为“土依”),台高30—60厘米,用黏土堆成,表面撒上薄薄的细沙,以草编的米袋圈围。一个大土台由28个小土俵组成,代表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台子上方是一个神道教风格的木头屋顶,用缆绳系着从天花板上垂挂下来。屋顶四根柱子上悬挂着黑(西北)、蓝(东北)、红(东南人白(西南)四种颜色的彩布,代表春夏秋冬,意思是为了身体健康要一年四季锻炼。
相扑力士的入场式很有特点,他们一个个虎背熊腰,鱼贯而入,大约20人组成圆圈围住台子。他们有节奏地击掌两次,扯起裙带,抬起胳膊,围着台子转圈,然后下场。
这种入场式与日本的神道教有关,鼓掌是为了吸引神的注意;拉起裙带是为显示体魄强健的仪式化动作,用以驱逐魔鬼;举起手臂则是为了表明比赛者没有身藏利器。
图5相扑人形俑
现代:民族文化名片
现在日本的相扑比赛仍保持着过去的那套程序。这些仪式实际都有其用意,用“力水”漱口意在增加相扑手的力量;用沙擦身象征清洁心灵的污点;撒盐在台上是为了使场地清洁,皮肤擦伤后不容易感染。相扑力士在比赛前还要用脚跺地,把手按在心口,向东伸开右臂,尽可能抬高右腿,然后重重地跺在地上。这是吓唬魔鬼的姿势,要把它们赶出赛台,踩到土里,同时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双方走到台中央,分立于分界线两侧,双手下垂,身体前倾,对面相视,调整呼吸,这一姿势被称为“立合”。这些赛前的动作看起来似乎有点乏味,但在相扑迷眼中却是“相扑中最有趣的部分”。当裁判用木扇对着相扑力士时,就表示他们可以比赛了。比赛开始,双方的动作都异常迅猛。真正的比赛时间没有限制,但往往决出胜负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一两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这种安排体现了日本文化重视“瞬时快感”的特有心态,与日本人酷爱樱花骤然怒放又迅疾凋谢的感受类似。
图6大相扑入场
在相扑比赛中双方可以互抓腰带,在围在腰和裤裆间的丁字兜裆处用力,还可握抱头颈、躯干和四肢,用腿使绊,也可以拍打对方胸部,但不许踢胸腹,抓头发,卡喉咙,伤害眼睛、胃门等要害部位。如果在比赛中出现这些有违礼法和规则的行为就算犯规要判输。相扑力士用推、撞、顶、摔展开较量,只要踏出了土台,哪怕是脚趾或脚后跟出界也算输;在土台内,脚底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哪怕是手指触地也算失败;双方都摔出土台,则以先触地者为败。决出胜者后,两名相扑力士要向裁判鞠躬。胜者会收到主办者提供的装有现金的信封。他要在接受信封前拾起右手作刀状向左、中、右三个方向凌空切下,以示感谢三位神明。
相扑比赛没有体重级别之分,所有选手不管体重多少,都只能参加其对应等级的比赛。一个相扑手可能面对的是体重超过他两倍的选手,但相扑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腿力、腰力、速度、技巧,因此个子不高、身体不是很重的相扑手也常常可以战胜比自己重得多的对手。每逢相扑场上出现这种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情景,观众的反应是最热烈的。可以说,日本人喜爱相扑运动,不仅是因为相扑运动体现出以小博大的魅力,从更深层次考察,日本人也可以从这项运动中汲取精神动力。
相扑力士要按照各自的等级比赛,他们按比赛成绩分为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和横纲十个等级,高级相扑力士不会和低级的选手较量。有名的相扑力士地位很高,一个获得“横纲”(相扑最高级别,至今只有70余人获此殊荣)称号的运动员,会受到众多相扑迷的崇拜。横纲不会降级,即使连续输掉比赛也只会光荣退休。横纲在引退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他们身着比赛服装坐在台上,崇拜者可依次上台,从他们头上剪一绺头发留念。
图7十代横纲
日本有一套独特的培养相扑选手的制度。培训他们的机构称为"部屋",大部分初学者是在初中毕业后加入部屋的。培训生的生活很苦,每天起床后扎上腹带进行训练,主要是三种活动:伸腿、铁炮和四股。伸腿是指尽量轮流抬高左右腿,用力踏地;铁炮是用手掌不停拍打木柱;四股是屈膝、下蹲,分别以左右脚为支撑,另一只脚上伸的一种练习。
相扑力士有自己的特殊伙食,如内容十分丰富的“相扑火锅”,由新鲜蔬菜混以各种肉食做成。他们的食量很大,有的选手每顿食量甚至是正常人的十倍,以这种填鸭式的过量饮食来增肥。每天除了饱餐两顿外,他们还要在午后睡上几个小时,以增加体重。与其他运动的从业人员相比,相扑力士的寿命不长。他们暴食暴饮,过度肥胖,容易得病,尤其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很少有人在40岁后仍操此业,大多数相扑力士在刚过30岁后就退休了。除训练、进食、睡觉外,他们还要长时间静坐,严禁无事外出,严禁酒色,要以“寂照静默”达到“修歇身心”的效果。相扑力士从服饰、发式,到吃饭、睡觉等生活细节,都要按照等级做出严格的规定,秩序井然,不同等级相扑力士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相扑生涯就像是攀登金字塔,千辛万苦才能升上一级,除了横纲外,其他等级的相扑力士如果连续输几场就会掉回原来的等级,不进则退。
图8旧时相扑选手
日本人喜爱相扑,不仅是对比赛有兴趣,更多是出于对这项运动所反映的日本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相扑传承了日本多年流传的具有浓厚传统韵味的礼仪风俗,也反映出其好胜求强、刚忍并济的文化心理和特征。
文章作者:南京大学 陈仲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