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说民族主义伤印度,意思就是民族主义的激情和现实会破坏印度人对精神世界,对灵魂追求的那种纯粹。那种不管怎么殖民统制都不能影响的纯粹。他认为这才是印度文化的本质。
印度的奇葩,通过这次印巴冲突被世人感受到了。
明明损失很大,连防空系统和战斗机都被搞下来,飞行员被生擒。但却要宣告大胜。
这场冲突顶多打了个平手,也打了个寂寞。找个台阶下就行了。可偏偏要大张旗鼓,昨天印度阿三宣布全国放三天假,今天莫迪总理又跑到印巴边界庆祝。就像取得了世界大战的胜利一样。
很多人都看懵了。这不是阿Q吗?儿子打老子,我占便宜了。
不过,我去印度时看到了种种奇葩,再看最近的印巴冲突,就不足为奇了。
我曾去过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的旁遮普邦,那里每天都要举行降国旗仪式。
这场仪式会吸引两国边界居民前来围观。我主要是去围观那些围观的群众,堪称一台黑色幽默大剧。
降国旗之前,双方的围观群众就举着国旗欢呼。印度这边的人要更多一些,我就站在他们中间。
有位年轻的女孩随着节奏感较强的流行电子音乐,扭了起来。四周的印度三哥们有中年的,有年轻的,有几个朋友一起来,有情侣来谈恋爱的······也都跟着音乐扭动。就像是演唱会的暖场环节。
正剧上演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礼兵队进行降旗仪式。
因为是同时举行,所以双方的礼兵人员,像是在比武较劲,印度这边的礼兵把脚抬到比头还高,狠狠地来一个正步,做动作时,怒目圆睁,直直地瞪着巴基斯坦那边的礼兵。巴基斯坦礼兵立马来了精神,眼睛瞪得更大,几乎同样的动作做得更来劲,好像要把对方比下去,至少气势上压倒对方。
就这样,两个国家各三名礼兵,一个比一个狠,一浪高过一浪。
台上的观众的欢呼也越来越高,就像足球比赛里面的球迷,为自己国家的礼兵欢呼,欢呼和礼兵的表演相互激励,又互相映衬,形成正向循环,最后达到高潮。
整个仪式看下来,虽然气氛热烈,但丝毫没有要干起来的架势。倒是能培养各自的民族认同。
现在想起来,这次印巴冲突倒很像印巴降旗仪式。虽然媒体炒得很欢,但双方都是做做姿态,吼吼嗓子,打打飞机,远没有到陆地交火。几天以后也就各自庆祝,各自散去。如同降旗仪式后,双方的围观群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印度似乎需要这种游戏,时不时跟大国也在边境摩擦摩擦,不敢真打。但样子要做做,有共同的敌人才能凝聚内部,不然这个国家太散了。
我去印度旅行,最大的印象就是,这里的人对看得见的国家没多大认同,更准确的说,是没多少兴趣。
有次到了瓦拉纳西,恒河边的城市,城市里乞丐遍地,他们或躺或坐,身边都有一个废旧铁盒做的收银罐,接受着路人的施舍。在垃圾成堆,牛粪参着马尿的街上,乞丐们有的谈笑风生,有的懒洋洋晒着太阳,有的安详的睡着了,那里比中国人潮拥挤的超市还要嘈杂,跟厕所边的味道和脏乱如出一辙,牛在他们身边穿过,在印度没人敢去干涉牛的行踪。但就这样,他们真的能安详入睡。似乎这一切都不存在。
这就是在印度旅行的最大新奇,外在环境的秩序与人们精神世界的秩序似乎是两个平行空间。其他国家,在那样的环境,很多人非得呕吐不可。但印度人能当垃圾牛粪不存在。
其实从电影或文学里也能看出端倪,印度电影里,几乎没有哪部电影里有垃圾,《摔跤吧,爸爸》《三套车》,就算是反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看不到垃圾。这说明,印度人不在乎这些,你关注什么,电影里才能看到什么。
甘地在英国留学时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他日记里几乎没有对英国客观事物的描写,连天气都没有。写的全是自己心灵的感受,把他的日记放在其他任何国家几乎都成立。
忽视客观,强调主观感受,主客观世界深度割裂,就是印度人的精神世界。
离这些乞丐所在的闹市区,大概走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恒河,传说中的恒河。
很多人在那里洗澡,男的赤裸上身,穿着一条裙子遮住下身,女的穿着传统沙丽,在那里沐浴。我在恒河边看见河水浑浊,还有不少漂浮物。往左一看,有一群人在岸边抬东西到合理,有些僧侣一直在浅河摊前,时不时地挪动那个东西,还默念着什么。不到一会儿,僧侣把火在那东西身上点燃,烧了一会儿后,推向河的远方。打听才知道,那些抬的,挪动的,燃烧的东西,是人的尸体。人死后,向往这尸体送入恒河。
就在这些尸体漂流过的恒河旁,有的沐浴,有的喝着河里的水。就像进行了身心灵的一次洗涤。
过了几天,我在印度某个邦的皇宫里,看见一个很大的水壶。比我还高,可以装下四五个我。讲解员告诉我,那是一百年前,这个邦的国王去伦敦朝见英国国王带着的水壶,水壶里装着恒河水。为什么要装恒河水呢?英国没水给他们喝吗?原来国王认为,英国人很脏,他们居然要吃牛肉。恒河水是干净而圣洁的,高贵的国王只喝结净的恒河水。
泰戈尔说,民族主义会伤了印度。
那个大水壶国王的骄傲是灵魂的骄傲,他没有印度民族至上的想法,甚至压根儿就没有印度民族这个概念。不管穆斯林来统制印度,英国人殖民印度,他们都无所谓,也不改其灵魂的骄傲,所以不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必须要在现实中反抗,或侵略,伴随着激情。
泰戈尔说民族主义伤印度,意思就是民族主义的激情和现实会破坏印度人对精神世界,对灵魂追求的那种纯粹。那种不管怎么殖民统制都不能影响的纯粹。他认为这才是印度文化的本质。
上个世纪50年代,印巴刚刚分治的时候,印度正是民族主义高潮时,结果发生了印巴相互血腥残杀到眼红的悲剧,正好印证了泰戈尔的先见之明。
还是在恒河边沐浴的印度,在垃圾牛粪里谈笑风生的印度,视嘈杂的客观世界为无物,只关注心灵世界的印度,更可爱。
这也是我在印度看到的,这里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不可思议。
再回过头来看这次印巴冲突
接下来,我会从印度的精神灵魂世界入手,描写我看到的奇葩印度。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