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印巴交火一事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毕竟,此次印巴交火中,中国作战体系打破了西方武器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
让四代半战机的阵风,直接被巴基斯坦歼-10CE发射的PL-15E,接连击落三架。
最终战机比拼的结果为6:0,堪称是一边倒的较量。
在这场交火中,飞行员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
因为歼-10CE之所以可以远程锁定阵风战机,依靠的是背后强大的雷达系统。
当ZDK-03识别到阵风之后,可以给歼-10CE同步坐标数据。
巴方飞行员只需要按下发射按钮,就可以返航回家了。
而对面的阵风在爆炸前,雷达上没有任何异常,报警系统也没有发出任何警报。
对于巴方而言,此次交火几乎和打游戏没有任何区别。
再加上中国研发的PL-15E搭载双脉冲发动机,存在不可逃逸区。
敌军战机所有的紧急机动等规避动作完全失效。
因为导弹在接近战机时,会启动二级发动机,以5马赫的速度从天而降。
就算阵风机动躲避之下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9G。
但是持续30秒之后,飞行员就会昏迷。
【印度阵风被击毁,战绩为6:0】
代表着印军飞行员无法进行长时间紧急规避。
而PL-15E的末端加速度超过35至40G,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阵风如何进行躲避都无济于事。
因此在此次印巴交火过程中,只要巴方的雷达探测到了印军的战机,那么后者几乎是无处遁形。
飞行员什么都做不了,要么紧急弹射,要么就是等死。
但是今天要说的,不是印巴交火,关于中国作战体系,君明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今天要说的是关于五代隐身战机的方方面面。
由于印巴交火中,双方都不是隐身战机,如果是隐身战机,也就是五代机,在雷达无法侦测到战机之际,是不是就束手无策?
当然不是。
毕竟,我国的作战体系,针对的从来就不是类似于阵风这样的“玩具”。
而是美军的F-22和F-35。
可是在五代机领域,普通雷达是无法捕捉到五代机的飞行轨迹的。
早在2007年,美军的F-22和F-15、F-16进行空中演习,最终打出一个144:0的战绩。
击落速度完全取决于F-22返回基地补充弹药的速度有多快。
2019年,我国举行“金头盔”比武中,歼-20对阵歼-11B,打出了108:0的战绩。
所以歼-10CE对付阵风战机,并不能称之为单方面的“屠杀”。
要是遇上五代机,那才是真正的“屠杀”。
而五代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身,当然所谓隐身指的是无法让雷达探测和捕捉到自己。
并不是凭空消失。
美军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0.001至0.1平方米,几乎和一只飞鸟差不多。
因此雷达才会探测不到,才会对雷达实现所谓“隐身”。
即便如此,五代机依旧很强大。
只不过并不能代表五代机就属于无敌的存在。
因为五代机有五个致命的缺点。
第一,五代机降低雷达反射面积的手段,并不是完全通过可吸收雷达的隐形涂料实现,而是依赖于气动外形设计的辅助配合。
通常采用棱角外形、平滑曲面以及倾斜垂尾来将雷达波扩散到其他方向。
同时采用内部弹舱设计,取消了外挂武器。
在隐身状态下无法超音速飞行,最大速度为0.9马赫。
这就会导致五代机对雷达的散射,非常讲究一个角度。
五代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F-22战机,隐身能力极强】
0.001和0.1平方米相差上百倍,这个上百倍就是地面雷达站从不同的角度发射雷达波,测算出来的数值。
所以只需要部署雷达发射源,比如三雷达联动或六雷达联动,就可以对五代机所在的区域,实现多重方向的雷达波覆盖。
这样做的好处是,和单雷达相比就会拥有上百倍的提升,还可以在同一位置上出现了不同的反射截面积的物体。
系统会对此高度预警。
但只是预警,不足以进行精确侦测。
第二个缺点就是,五代机外形对雷达波的散射,是针对地面雷达站的,也就是只有从上往下发射的雷达波,才能实现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简单来说就是五代机所谓对雷达隐身,指的是从下往上扫描,而不是从上往下扫描。
如果对于从上往下扫描的雷达波,散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五代机的天敌就出现了,那就是预警机。
预警机不带任何武器,最大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带最大直径的雷达,飞的尽可能高。
正常情况下,要比五代机的升空上限要高。
预警机的存在,让我国对F-22的锁定距离,从数十公里飙升至200至300公里。
在战场上预警机被列为“高价值目标”,其价值和击落的重要程度不会低于五代机。
而预警通常依赖超长的雷达侦测范围,执行任务时远远地躲在后方,让前方的战机保护自己。
比如说,空警-3000对F-22的锁定距离可以达到360公里。
采用复合频段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结合涡扇-20平台的航程优势,实现广域覆盖与高精度跟踪。
空警-500采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对F-22的探测距离为150公里至200公里,但需要依赖多传感器,融合提升锁定能力。
第三个缺点就是五代机虽然可以实现隐身,但是为了维持隐身状态,不仅要全程亚音速飞行。
而且自己的机载雷达是绝对不能开机的。
因为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先对外发射雷达波,然后接收返回的雷达波。
就算五代机隐身能力再强,只要打开了机载雷达,相当于对周围几百公里的所有战机举着喇叭高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瞬间就会被锁定位置。
可是如果五代机没有打开雷达,相当于自己也是个睁眼瞎。
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同时,自己也看不到其他人。
那这个隐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这也是五代机的巨大弱点之一。
只要五代机想打开雷达锁定敌人展开攻击,就有可能会暴露自身位置,并面临被击落的可能性。
【五代机打开雷达,就会暴露位置】
因此,五代机在执行任务之际,如果想全程保持隐身,最好的办法就是配备一架预警机。
依赖预警机的雷达,远程锁定目标,然后将坐标发送给五代机。
这样就可以实现A射B导。
而预警机不仅不隐身,还有一个超大的喇叭和火炬。
在空战中,正确的做法是派出老式战机前出侦察,迫使对方开火暴露位置。
只要对方发射空空导弹,就必须开启雷达。
因为五代机如果开启预警雷达,那么自身位置就会暴露。
瞬间就会有导弹瞄准五代机所在的区域进行发射。
如果预警机的雷达开机了,预警机的位置暴露之后,敌人就可以通过以预警机为中心,画一个圈,对方的五代机必定会在这一区域之内。
就可以针对性派出无人机进行侦察。
这个时候,对方的五代机就必须开火,否则就会面临预警机被击落的风险。
第四个缺点,五代机发射导弹进行攻击,必须打开弹舱。
无论是F-22还是F-35,均采用内置弹舱。
一旦开启弹舱就会破坏自己的隐身外形,形成一个直角发射面,导致雷达波集中反射回接收机方向,这会导致自身的雷达反射面积提升100倍至1000倍。
比如说,F-22开启弹舱前的雷达反射面积为0.001至0.1平方米,在弹舱打开之后,雷达反射面积为1至10平方米。
因此,五代机在展开攻击的时候,自身被锁定击落的风险也会提升。
这就是五代机的弱点之一。
因此,中美五代隐身战机会尽量压缩这个风险窗口期。
美军F-22的弹舱开启关闭耗时为0.5秒。
但需要保持舱门开启至导弹点火,这个时间为两秒。
我国歼-20采用液压弹射和舱门同步关闭技术,导弹弹出后0.3秒内舱门关闭。
这会让歼-20的雷达暴露时间缩短至1秒之内。
这么短的时间对于中美之外的国家而言,自然是难以侦测到的。
因为很多国家装备的雷达,每3秒至4秒才发射一轮雷达波。
恰好侦测到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对于中美双方装备的雷达来说,1秒的时间就足够了。
【歼20弹舱开启到关闭,需要0.3秒】
所以,五代机在空中选择开火,风险也是极大的。
而真正致命的是最后一个弱点。
第五,由于五代机的隐身是针对微波雷达的,但五代机在飞行过程中和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自己的发动机也会在工作的时候,喷出大量高温气体。
这个星球上,只要温度超过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时刻对外发射红外线。
在空旷低温的高空中,在红外雷达的视角中,五代战机就如同太阳般耀眼,那是一个巨大的红外放射源。
只要五代机还想在天上飞,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燃油。
只要发动机一工作,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因此在红外雷达眼中,五代机是完全不隐身的。
没有直接淘汰五代机,是因为目前所掌握的红外探测技术并不先进。
探测距离比较短,但红外探测依然是威胁五代机最有效的手段。
就拿我国的PL-15来说,携带了双导头,一个是雷达导引头,另外一个是红外导引头。
五代机被雷达导引头锁定之后,运气好的话,不一定会被击落。
如果被红外导引头锁定之后,自然是必死无疑。
当然,对于红外弱点这一项,有能力研发五代机的国家,不是没有想办法解决。
比如说F-22,就用低红外蒙皮来降低自身的热信号强度。
同时还可以将自己可观测尾焰温度,降低至600摄氏度。
比苏-35的12000摄氏度低了一半。
按照普朗克辐射定律,红外辐射强度和目标开式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温度降低一半,对外发射的红外信号强度,就大约变为原来的1/16。
就算是这样,F-22在我国PL-15携带的红外导引头面前,锁定距离也达到了30至40公里。
也就是说,一旦被PL-15导弹抵达F-22周边30至40公里,那么这架F-22基本上可以说再见了。
值得关注的是,30至40公里的锁定距离,并不是中国红外技术的极限。
在同等技术水平下,探测性能永远是地面雷达站>预警机>战斗机雷达>导弹雷达。
毕竟,雷达的体积和功率越来越小,这一定律对于红外雷达也是一样的。
导弹红外雷达的探测距离永远是最小的。
我国机载红外雷达,探测锁定F-22的距离达到100公里以上。
地面天弓反隐身红外雷达,对F-22的探测距离达到了180公里。
和隐身战机的另一个天敌,能利用长谐振效应穿透隐身涂层的米波雷达协同探测。
可以构成反隐身网络。
但这些依旧不是我国红外探测技术的极限。
我国发明的是平流层飞艇平台,携带中短波红外探测系统。
飞到20公里的高空,可以在2000公里的距离发现美国的五代隐身战机F-35。
该系统一旦升空,可以在太阳能驱动下悬空数月,覆盖我国台海和南海等战略要地。
实现实时预警保护。
当然只是预警,而不是真正的锁定。
其定位精度是1公里至5公里,这是因为在1000公里的距离上,红外相机的一个像素点就高达100米。
这套系统可以在高达2000公里的距离上,告诉我们那里有一个异常的红外热源需要警惕。
范围大概可以框定在5公里之内。
然后我们就可以派出预警机进行精准定位,一旦预警机发现,歼-20就可以发射导弹将其击落。
传统手段对付F-22,使用的是米波雷达,其预警范围只有300公里,红外技术可以让我们的预警范围提升至2000公里。
但是红外雷达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这些,五代机自身标配红外雷达,不仅仅是为了锁定对面的五代机。
红外雷达有一个优点就是被动探测。
【红外雷达,属于被动侦测】
雷达想要发现别人,需要自己对外发射雷达波,这就会导致别人也能同时发现你。
而红外波的发射源是具有温度的物体自身,红外雷达只负责接收红外波。
因此,机载红外雷达是不需要对外发射任何东西的。
只需要接收外界红外信号即可。
相当于不开启雷达就可以发现敌机,实现“先敌发现、先敌攻击”。
如果对方的预警机都被击落,也脱离了地面雷达的工作范围,双方的五代隐身战机保持无线电静默。
谁携带的红外雷达探测距离远,谁就能率先发现对方并发起攻击。
这就要说到真正的重点。
中美两国的红外探测技术,谁家的更强一点?
说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真相,红外探测技术是美国发明的。
曾经的美国在这一技术领域,遥遥领先于中国。
红外芯片是被美国垄断的。
军用级绝对不会出口,连民用级都会限量。
价格也高达几千块钱一片。
但是如今的红外探测技术,美国和中国是一样强。
甚至可以说,中国已经达到全球一流水准。
这一点从疫情期间,手持式红外测温仪被我国遇到几十块钱一个,就足以看得出来。
中国的民用红外芯片究竟有多么发达?
利用民用红外芯片的市场,我们的红外企业得以存活。
并在缓慢的茁壮成长。
最终成为了参天大树。
在我国湖北有一家企业,叫做武汉高德红外,进去参观是不允许拍照的。
这是我国第一个打破西方红外芯片垄断的企业。
也是我国官宣的首批军民融合企业。
按照公开数据显示,高德红外在中国红外传感器市场中以17%的份额位列第一,是唯一进入全球前三的中国企业。
同时还涉及军用领域,市场份额超过40%。
独家供应歼-20等先进战机红外成像系统。
在民用领域,涉及安防、车载夜视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在全球市场中,高德红外以17%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仅次于美国的FLIR,是全球第二大红外传感器企业。
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其红外探测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
这可不是君明泄密,而是我问DeepSeek之后,它给我的回答。
而且咱们也不是为了给高德红外做宣传。
只是说一下可以让大家了解到的信息。
不然,很多人会以为君明在这吹牛呢。
因为有了世界最先进的红外探测技术,美国的五代机才多次在南海冲突中无所遁形。
频频被我国战机精准锁定位置,甚至还出现了歼-20已经飞到F-22的身边,美军飞行员才有所察觉。
有效遏制了美国萌发想开启战争的不良思想。
而我国的国产红外芯片,就是我们针对五代机的杀手锏。
甚至可以说是专门克制五代机的存在。
有望打造全新的空战规则。
但是这也只是有望,毕竟我国的红外探测技术和美国相比,目前也只是“旗鼓相当”,还没有实现超越,双方的技术实力是同一级别的。
换句话说,如果到了美国布好探测仪器的地盘上,那我们的歼-20,同样可以轻易的被美国发现。
说到这,就得提一下我国的六代机了。
空军的代差优势指的是一边倒的“屠杀”巨大优势。
否则也不会称之为代差。
也就是四代机可以完虐三代机,五代机可以完虐四代机。
所以只有具备完虐五代机的技术,才有资格称之为六代机。
六代机打五代机,就像五代机打四代机那样,对着雷达像打地鼠一样打着玩,这才有资格叫做六代机。
相比五代机,六代机第一个就是弥补了自己的红外缺陷。
第二个就是增加忠诚僚机和AI系统。
五代机的隐身,不是完全不可探测,只是低可探测。
只是对微波雷达效果好,对很多雷达效果都不太好。
尤其是对红外雷达,更是没有隐身效果。
六代机的智能蒙皮,弥补了五代机多种雷达隐身效果差的缺点。
尤其是实现了红外信号的隐身。
【中国六代机,弥补五代机的缺点】
最狠的就是发动机为喷口的降温,F-22把尾喷口的温度降低到了600摄氏度,六代机降到了50摄氏度以下。
接近于温水的温度。
这一点,早在2023年的论文中就已经详细说明了。
当然,这么低的喷口温度是不可持续的,是通过冷却技术强行吸收热量,暂存于六代机体内。
利用红外蒙皮技术进行屏蔽,但短时间内就必须到达安全区域进行热量释放。
因此,这种这种喷口超低温只是在危险战斗区域,进行短暂开启。
一旦脱离危险区域之后,还是要开启正常高温喷口的。
但是在开启超低温喷口之后,六代机就可以实现红外领域的几乎完全隐身。
除了可以大幅提升隐身,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忠诚僚机。
使用AI系统进行操作之后,让六代机不再是单纯的战机。
而是化身为空中航母。
这些忠诚僚机都是无人机,很多人对忠诚僚机的理解就是扔出来充当导弹。
对此,君明只能说,如果你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
忠诚僚机的作用是协同侦测,可以将六代机的侦测距离扩展到高达1000公里,远超五代机和预警机的探测范围。
这样一来,四代机以下的战机,几乎没有参战的资格。
五代机如果出手干掉这些僚机,很有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然后就会面临被击落的风险。
而且这些僚机不携带雷达,直接携带空空导弹,代替六代机进行开火发射。
以免暴露六代机的位置。
通过改变僚机的位置,还可以让忠诚僚机充当通信中继。
可以进一步扩大雷达搜索范围。
还能释放某种红外特征或雷达特征等,让忠诚僚机展开自杀式进攻。
还可以让僚机充当诱饵,诱使对方五代机产生误判从而开火。
所以,六代机实际上是一个隐身功能及其强大,长期在空中静默飞行的忠诚僚机航母。
所有侦察和攻击都是忠诚僚机完成的,六代机自己只负责释放和收回。
在忠诚僚机没有打完之前,五代机也许只有撞了大运,才有可能碰到六代机本体。
而六代机随便用点手段就能把五代机逼死。
这种一边倒的不对称战斗,就和五代机欺负四代机是一样的。
五代机击杀四代机的速度,取决于自己重新补充导弹有多快。
而六代机击杀五代机的速度,只取决于自己重新补充忠诚僚机有多快。
看到这,很多人就会问了,六代机如此强悍,连红外雷达都对付不了它,怎么办?
很简单,因为六代机这东西目前全球只有我们有。
美国的六代机还是PPT。
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比五代机的红外雷达之战还要大。
这一切都是中国各个领域的企业,贡献自己一点薄弱的贡献,积沙成塔。
一起联手创造而来的。
这也是为何君明要说,伴随着我国红外芯片达到和美国并肩前行的地步之后。
再加上还有六代机的加持,早已具备专门克制六代机的实力。
对此,难道还不足以改写空战规则吗?
当然足够了。
因此,印巴空战不仅仅让我们看到的中国体系的强悍之处。
也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军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让美国人都望其项背的实力。
这不是吹牛,而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