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研究生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打造优质的学习平台,为学子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今,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纷纷汇聚于此,我们深知,未来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因而期望每位学子都能与不同领域的同伴深入交流,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在德瑞姆20周年之际,我们专门成立了德瑞姆校友专栏,广邀各界杰出校友分享他们的故事与经验。他们身份各异,有企业掌舵人、创业先锋、学界翘楚、技术骨干,还有励志的全职妈妈……尽管路径不同,但都成绩斐然,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期望借由他们的分享,为更多同学照亮成长之路,激发奋进力量。
历经三年多的深耕,校友专栏已累计采访80余位校友,专访范围也从研究生学员拓展至全体校友。我们深信,这些专访不仅能促进校友间的相互认知,更能成为经验交流、互助共赢的纽带,让彼此的前行之路更加宽广。同时,德瑞姆将持续为校友们链接资源、创造机遇,助力大家逐梦职场,实现人生理想。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心理与家庭管理专业硕士3班的安鸿南同学,作为艺术创作者,他将心理学与自身专业相融合,目前主要采用表达性艺术治疗与谈话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来访者工作。有一些同学或许有听过Galli戏剧治疗流派并略知一二,这一领域在心理行业中尚属小众,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与潜力,或许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启发与视角。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跟着他走进艺术疗愈的世界。
简单的个人介绍
我叫安鸿南,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同时兼具成人、儿童戏剧培训师和表达性艺术治疗师的身份。目前致力于个体咨询、戏剧团体带领的工作。除了心理的事业以外,我还在持续探索演员和艺术创作者的多维身份。
以下是我们的采访问答
1.您对学习心理学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在大学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咨询是高校的免费心理服务。记得那个咨询师介绍自己是精神分析流派的,当时的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听起来觉得很有趣。那时候的记忆已经模糊,但是那种每周在同一个时间去咨询室的感觉我一直记得,那是一种面对新奇世界伸出探索之手的感觉。
直到后来深入学习了心理学,我更加惊喜地发现心理学有这样丰富的内涵:心理学是探索者的罗盘,是绘制人类潜意识星图的测量仪,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学的探索中得到自由。学习心理学,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自我探索之路,在这条路上,没有年龄、阶层、财富等等的限制,只要准备好了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人性的丰富将如同万花筒一般绽放在我们的眼前。
2.您最初选择学习心理学的契机是什么?
大学毕业以后,我在一个提供心理服务的公益组织工作过很长时间,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心理从业者前辈,也看到了很多对心理服务有需求的人们无力支付高昂咨询费用,求助无门。从那时起,一颗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22年我开始了心理学的学习之路。而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对表达性艺术治疗、戏剧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决定采用谈话咨询和表达性艺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作为职业路径。
3.学习过程中,哪些课程模块或导师对您产生了深远影响?能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
在最后提交论文的时候,我的导师Lopez博士为我提供了非常多的鼓励和帮助,从一开始的论文选题的确定,到提纲的修改,再到内容的一次次修改,以及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我和导师进行了无数次的邮件讨论,Lopez博士及时地给我回复,并耐心地给予我指导。我对西班牙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规范不是很熟悉,导师就替我在文章所有需要引用的地方做上标记,还替我做了引用的范例,在她的帮助下,我快速高效地完成了论文写作,并得到了9.3分(满分10分)的好成绩。
4.您目前从事的工作与心理学直接相关吗?能否与我们谈谈心理学在您工作中的应用?
一开始我只是决定学习谈话咨询,但是随着对心理学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在传统谈话咨询的视角下可能咨询师和来访都会更加注重“头脑”的工作,在咨询室里的五十分钟很有可能沉浸在“头脑风暴”当中。后来我接触到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尤其是其中的重要学科戏剧治疗。23年底我开始学习Galli戏剧,这是一个德国的戏剧治疗流派,有着40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戏剧治疗的视角下,我发现我们和身体脱离链接太久了,当我们可以用舞动、表演等方式找回和身体的链接,此时再去和头脑工作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身体知道答案”,很多我们压抑的、潜藏的东西已经被头脑忘记了,如果可以重新激活身体,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Galli戏剧中国区的创始人高璇博士也是从谈话咨询开始做起,但是在她的执业过程中逐渐发现,很多来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许并不需要大刀阔斧地打开内心的创伤,可能只需要贴一个“创可贴”,那么这样的问题在舞台上演一演,用戏剧的方式呈现不同的解决路径,可以以最快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戏剧治疗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心理学的实践方式,因此在现在的过程中,我会用戏剧治疗的思路和谈话治疗与来访进行工作,比如当ta们遇到了一些难以处理的生活场景,我会鼓励ta们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用不同角色力量应对冲突;在带领戏剧疗愈团体的时候,我也会用心理学的共情、倾听、无条件接纳的态度面对团体成员,应用团体心理治疗的理念。
5.艺术在您的执业生涯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艺术创作既是我的情绪容器,也是连接来访者的彩虹桥。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创作者,我倾向于用不常见的艺术媒材、创作形式进行创作。一方面,艺术让我用一个神圣空间去处理、消化个人的情绪和思考,无论是观看艺术作品还是自己进行创作,在探索自己的路上,一件件艺术品让我得以更好地和自己链接。另一方面,艺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与来访链接的方式。在我接受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培训项目里,我们会先脱下治疗者、学生的外衣,先以一个来访者的身份去体验、创作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创造艺术的过程中来访可以充分地与身体对话,当画笔代替语言,填土重塑记忆,舞台重现人生,在“心流”的状态里达到身体与头脑的平衡,用这种灵在的状态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正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所在。
6.您是否参与过心理学相关的公益/社会项目?这段经历对您有何启发?
作为一名仍在见习期的儿童戏剧培训师,我曾参加过北京某医院的青少年心理病房项目,每周作为助教和其他更资深的儿童培训师为这些病房里的孩子们带来一小时的戏剧课。外界对进入心理病房的孩子们有很多刻板印象和标签,在没有进入到这个项目之前我也有一样的犹豫和担心。但是当我真的进入到这些孩子中间,我发现这些孩子居然和所谓的“健康”孩子没有任何不同,ta们非常喜欢我们的戏剧课,在课上玩得很开心,可以勇敢地主动上台演出,也可以非常专注地观看其他孩子的演出。这让我想起了那句名言——“孩子往往是家里症状最轻的那个”。
在这个高压的社会环境里,这些孩子被送进医院有着各种原因,但是我认为作为心理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环境,那么就尽我们所能为这些身处压抑之中的人们送去哪怕一个小时的快乐,就能给ta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7.您对心理行业的未来怎么看?您会选择继续在心理学领域深耕吗?是如何计划打算的?
在这个人们心理普遍亚健康的时代,心理领域仍是一片蓝海,但是我们仍然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在未来,心理一定会从“治疗疾病”走向“促进人类繁荣”,在提升人们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有很多信心在心理学领域走得更远。一方面,我将继续开展个体咨询,并努力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技术应用于个体治疗当中;另一方面,我也将继续在成人、儿童的戏剧治疗、戏剧教育方面开展更多工作。我将持续在北京进行成人戏剧工作坊的招募,未来也会希望打造更多成人系列课,长程课,以及儿童工作。
8.最后,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段学习经历对您的人生意义,会是什么?
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在心理学走得更远,在这一路上导师、同学、工作人员都给我了我非常多的支持,我会带着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结合我自己的艺术技能,为更多人带来疗愈和快乐。当言语的烛火无法照亮潜意识的深海,就让艺术之舟载我们泅渡。
感谢安鸿南同学的分享!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想亲身体验一番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独特魅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情绪未被“看见”,而艺术疗愈恰恰为来访者搭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灵舞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身体的舞动和声音的释放等,尽情地表达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内心的压力。这无疑是一块神奇的“创可贴”,能够温柔地治愈那些曾被忽视的伤口。安鸿南同学能够将所学与自己的专业热爱深度融合无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我们也期待更多同学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运用心理学的智慧,为他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
预约咨询:+V drmxinli
电话:4008202621
校友专栏将会持续采访更多优秀的校友,让大家彼此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通过分享和倾听,我们可以在彼此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成长。在这个专栏中,我们不仅仅会分享成功和荣耀,也会关注挫折和失败背后的故事。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而珍贵的,每个故事都值得被认真倾听。请大家持续关注校友专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