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篮球评论员杨毅在个人节目中抛出争议观点,认为当下篮球项目归化外籍球员的难度远超足球,并直言李凯尔、谷爱凌的入籍案例存在“政策模糊操作”,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时机才得以实现。
杨毅指出,足球球员的归化与篮球归化存在本质差异。足球领域,中国归化的多为巴西球员(如塞尔吉尼奥),这类操作依赖“退籍-入籍”流程。尽管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巴西对退籍管理相对宽松,球员可先放弃巴西国籍,完成入籍中国手续。即便未来被弃用,也可重新申请巴西国籍,操作成本较低。
但篮球归化目标多为美国球员,杨毅强调让美国人放弃美籍?难度堪比登天!美国法律对退籍管控严格,球员需缴纳高额弃籍税,且心理门槛极高,历史上只有极少数人这么做。其他国家归化美国球员都是成人双国籍,比如菲律宾归化的后卫克拉克森,但中国法律不允许。
他以李凯尔为例,其入籍手续并非由篮协直接办理,而是通过地方机构操作。篮协只负责‘验收成果’,对具体流程避而不谈。
此外,杨毅还提及谷爱凌的入籍案例,当年胡光宇(已落马官员)利用冬奥会窗口期,通过‘模糊概念’快速完成手续,但这种操作不可复制。
目前,中国篮协尚未回应杨毅的看法,但李凯尔的国籍状态及参赛资格仍引发舆论质疑。此前杨毅老师在另外一期节目中也透露,李凯尔不会出战今年的亚洲杯,以后也不会再给中国男篮打球了。
在笔者看来,杨毅的点评堪称“揭老底式吐槽”,但篮球归化难这事儿,真不能全赖政策。
先说内部因素,中国体育的“国籍红线”是硬杠杠——不承认双国籍,退籍必须彻底。足球能钻空子,是因为巴西球员把中国护照当“临时工牌”,干得不爽还能回老家。可美国球员呢?让他们放弃全球“霸权护照”,等于逼他们割肉!李凯尔能入籍,八成是走了“地方特批”的口子,篮协也没办法办理,但如今想要这样操作几乎不可能了。
再说外部因素,美国篮球人才过剩,NBA边缘人压根不愁工作,何必为中国效力?反观巴西球员,来中国踢球是“向上跃迁”,薪资翻几倍不说,还能搏国家队席位。需求决定供给,篮球归化市场本就比足球“冷清”。
至于谷爱凌的案例,那纯属“天时地利人和”。冬奥会需要明星,政策窗口期+特殊人才通道,硬是把她“塞”进中国国籍。但这种操作可遇不可求,现在胡光宇都进去了,谁还敢复制?
说到底,篮球归化难是“结构性矛盾”。政策卡脖子、球员不愿来、篮协不敢扛,三重困境下,李凯尔这种“半吊子归化”已是极限。
如今要继续使用李凯尔,还得再签约新合同付钱,这是杨毅老师此前在节目中透露的;或许,将更多资源倾斜到青训上更加划算,毕竟一个李凯尔也无法将中国男篮的实力拔高到新的档次。
关于篮球的归化,诸位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