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王啊,你真要在自家院子里挖水井?自来水通到村里只是时间问题,何必费这力气?"
村支书老李站在王大伯院子门口,看着已经挖了半米多深的坑,忍不住劝道。
"等不及了!"
王大伯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
"你看今年夏天多热,水管断了好几次,我家地处村尾,每次停水都是最后才恢复。
种菜、洗衣、做饭,没水可不行,我家里几个娃娃都回来了,用水量大。再说了,村里说通自来水都几年了,到现在还是空口白话。"
"行吧,你自己有想法就好。"老李摇摇头,转身离开。
王大伯名叫王福贵,今年五十八岁,是桃源村的老住户。他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养育了三个孩子,如今孩子们都在城里安家落户了,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看看。
今年暑假,三个孩子和孙子孙女都回来小住,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然而,村里供水时断时续,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一天,大女儿洗到一半澡,水管又断了,浑身是泡沫,又急又气。王大伯看着女儿的窘态,心里一阵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家里的用水问题。
"爸,这院子挺大的,要不咱挖口井吧,自己家用水就方便了。"儿子王小军提议道。
"对啊,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水井,水质还好着呢。"
王大伯回忆道,"咱们这地方,祖上传下来打井都不用挖太深,十来米就能见水。"
就这样,王大伯决定在院子里挖口水井。二儿子王小兵和王小军都有工作,只能休息日帮忙,平时就靠王大伯自己。
老伴儿担心他年纪大了干不动,邻居家的几个年轻人看到老人家辛苦,周末也会来帮忙。
七月的天气酷热难当,王大伯每天早出晚归,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着。井已经挖到三米多深,需要用梯子下去了。
院子里堆满了黄土,老伴儿心疼地端来凉茶:"老头子,歇会儿吧,你看你满头大汗的。"
"没事,再挖深点,很快就能见水了。"
王大伯擦了擦汗,满脸笑容。他有预感,这口井很快就要打通了。
果然,第十天,当王大伯的锄头再次落下时,地面突然松动,涌出了一股清泉。
"出水了!出水了!"
王大伯兴奋地喊道,上了年纪的嗓子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老伴儿闻声跑来,看到井底已经积了小半尺的水,清澈见底,欣喜地笑了:
"老头子,你真行!这下咱家不用担心停水了。"
王大伯爬上梯子,准备收工吃饭,明天再继续加固井壁。就在这时,他突然注意到井底的水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
他探头往下看,只见水中有个深色的影子,似乎是什么生物。
"里面好像有东西!"王大伯又拿来手电筒照了照,确认井底的确有个活物,像是条鱼或者什么水生动物。
"会不会是蛇啊?"老伴儿有些担忧。
"不像,"王大伯仔细观察,"好像是只乌龟。"
"乌龟?好家伙,这才刚挖通就有乌龟,准是个好兆头!"
老伴儿笑道,"乌龟可是长寿的象征,咱们这井肯定能用很多年。"
王大伯决定把乌龟捞上来。他找来一个小网兜,系在长竹竿上,小心翼翼地伸进井里。起初那乌龟似乎很警觉,每当网兜接近就迅速躲开。
王大伯不得不耐心等待,终于在第三次尝试时,成功将乌龟网了上来。
当乌龟被放在院子里的石板上时,王大伯和老伴儿都惊呆了。
这哪是普通的乌龟,简直是个"庞然大物"!它的壳足有脸盆大小,呈深褐色,上面的花纹繁复精美,像是古老的图腾。
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的眼睛,竟有核桃那么大,漆黑发亮,看起来异常有神,仿佛含着几分灵性。
"这...这是什么龟啊?"老伴儿惊讶地说。
王大伯也摸不着头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乌龟,看着年头不短啊!"
他们赶紧找来一个大水盆,装满清水,把乌龟放了进去。乌龟似乎很满意这个临时住所,在水里悠闲地游动起来。
吃晚饭时,王大伯把挖井出水和捞到奇特乌龟的事情告诉了正在家里小住的三个孩子。孩子们听说后,都吵着要看这只神奇的乌龟。
"爸,这乌龟不简单啊,"
大女儿王丽看了半天,感叹道,"我在动物园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龟壳上的花纹也很特别。"
"是啊,看起来年岁不小,"
二儿子王小兵点头,"网上说乌龟寿命很长,大型龟类可以活好几百年。"
最小的儿子王小军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还录了段视频,乌龟恰好抬头望向镜头,那双大眼睛似乎充满智慧。
"爸,我帮你发到朋友圈吧,"
王小军说,"看看有没有认识这种乌龟的,说不定是什么名贵品种呢。"
王大伯同意了,毕竟他也好奇这只乌龟的来历。
王小军很快发了条朋友圈:
"老爸挖井意外捞到一只巨型古龟,从未见过如此大的乌龟,看这龟壳花纹,目测已有上百岁。有懂行的朋友认识这是什么品种吗?"
发完不久,就有朋友在下面留言:
"这不会是传说中的'千岁龟王'吧?"
"看着好像是金钱龟,不过个头太大了,可能真是百年老龟!"
"值钱啊!这种大龟市场上少见,收藏价值高!"
王小军把这些评论念给大家听,一家人都有些激动。
老伴儿摇摇头:"龟是长寿的象征,咱家得了这个好兆头,可不能随便卖掉。"
王大伯点点头:"先养着吧,等井修好了,就把它放回去。"
第二天一早,王小军的手机响个不停。他惊讶地发现,昨晚的朋友圈已经被转发了几十次,评论超过了一百条。
更令他吃惊的是,有不少陌生人加他好友,都是为了打听那只乌龟的事情。
"爸,你这乌龟好像真的不一般,"
王小军把手机递给父亲,"有人说愿意出一万块钱买下来。"
王大伯笑着摇摇头:"钱不钱的无所谓,这龟来得蹊跷,我总觉得它不是普通的龟。咱们再观察观察。"
那天上午,村支书老李又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
"福贵啊,听说你挖井捞到只大乌龟?"老李笑着问。
王大伯点点头:"是有这么回事,挺奇怪的,井刚通水就发现了这只乌龟。"
"给我看看呗。"那中年男子一脸急切。
老李介绍道:
"这是县城开饭店的孙老板,也是咱们村的财政支持者,前段时间捐了不少钱修村里的路。他对龟有研究,听说你这事,特意过来看看。"
王大伯将信将疑,但还是领着他们来到放乌龟的大水盆前。
孙老板一看到那只巨龟,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好家伙!真是块宝啊!"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乌龟,不时发出赞叹声:
"你知道这是什么龟吗?这可是极其罕见的品种,我看过不少龟,但这么大的还是头一次见。"
"是什么品种?"王大伯问道。
"这个...具体品种我还得进一步确认,"
孙老板支吾道,
"不过我可以肯定,这龟年岁不小,至少有七八十年了。这样,王大哥,这龟我想买下来,给你三万块钱,如何?"
王大伯没想到一只乌龟竟值这个价,有些动摇,但还是摇了摇头:
"不好意思,我暂时不想卖。这龟来得怪,我想再琢磨琢磨。"
孙老板脸色微变:
"五万!我出五万买这只龟。王大哥,你想想,五万块钱够你家干什么了?你挖这口井花了多少钱?一万都不到吧?这可是净赚四万多啊!"
"真不好意思,"
王大伯坚定地说,"钱不是问题,我就是觉得这龟蹊跷,想多了解了解再说。"
孙老板见王大伯态度坚决,只好悻悻离去,临走时还不忘留下电话号码,说改变主意随时联系他。
老李走后,王大伯细细端详着那只巨龟,心里越发觉得不简单。
上午的阳光照在龟壳上,那些复杂的花纹竟然隐约闪烁着微光,好像古老的铜钱一般。
"这龟怎么回事啊?"王大伯自言自语。
老伴儿端着茶水过来:"孙老板出五万你都不卖,我看你是真舍不得这龟了。"
"不是舍不得,"
王大伯摇头,"我总觉得这龟不一般,值不值钱我倒不在乎,就是好奇它到底是什么来头。"
"要不问问村里的老人?说不定有人认识。"老伴儿建议道。
王大伯一拍大腿:"对啊!村东头的张老爷子快九十了,见多识广,问问他准没错。"
下午,王大伯便去拜访了张老爷子。张老爷子已经八十八岁高龄,是村里资格最老的长者,年轻时曾经走南闯北,见识广博。
王大伯把乌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老爷子,还拿出手机上的照片给他看。张老爷子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半天,眉头越皱越紧。
"这...这不会是传说中的千岁龟王吧?"张老爷子喃喃道。
"千岁龟王?那是什么?"王大伯好奇地问。
张老爷子放下老花镜,陷入回忆:
"小时候,我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咱们这一带的山水里,住着一种特殊的龟,寿命极长,据说能活上千年。
这种龟通体呈深褐色,龟壳上的花纹像古钱,眼睛又大又亮。它们生性灵异,能带来福运,也能惹来灾祸。
传说这种龟与咱们村的水源有关,谁若得了这龟而善待它,家族兴旺;若是伤害它,必有大祸。"
"这...这不就是我捞到的那只乌龟吗?"王大伯惊讶地说。
"有可能,"
张老爷子点点头,
"不过这只是传说,我也没亲眼见过。你这照片上的龟确实符合传说中的描述。老王啊,我劝你别卖了,这龟来历不一般,好好养着吧。"
王大伯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了,张爷爷,谢谢您的指点。"
回到家里,王大伯发现院子里竟站着好几个陌生人,正和他的儿子们说着什么。
看到王大伯回来,王小军赶紧迎上来:
"爸,这几位是从县城来的,说是看了我朋友圈的照片,特意来看看那只乌龟。"
王大伯打量了一下这几个人,有男有女,穿着都很讲究,看起来不像是本地人。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自我介绍道:
"王大伯您好,我姓刘,听说您发现了一只特殊的乌龟,我们想请您让我们看一看,"
王大伯有些犹豫。
另一个年轻人说:"王大伯,我们只是想拍些照片和视频,做个记录,绝不会对您的乌龟有任何伤害。"
王大伯想了想,应该没什么问题,便领着他们来到后院。
几个人一看到那只大龟,立刻围了上去,又是拍照又是测量,嘴里还不停地讨论着什么。
"确实是极为罕见的品种......"
"个头太大了......"
"这怎么可能,居然真的是......"
听着这些讨论,王大伯和家人都云里雾里的。
几个人看完后,匆匆忙忙地告别离去了,并且一再叮嘱,千万不要卖掉这只乌龟。
送走了这批人,王大伯和家人都陷入了沉思。这只乌龟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晚上,王大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起床去看了看那只乌龟,发现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那双大眼睛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注视着什么。
"你到底是什么来历啊?"王大伯轻声问道,不知是对乌龟说,还是自言自语。
第二天清晨,王大伯刚起床,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推开窗户,看到村口竟停着几辆警车和几辆看不清标识的黑色轿车。几个穿制服的人正在四处走动,好像在布置什么。
"这是怎么了?"
王大伯匆忙穿好衣服,正要出门看个究竟,院子里突然闯进来几个人,为首的是村支书老李。
"福贵啊,不得了啦!"
老李气喘吁吁地说,脸上写满了惊慌,
"整个乡镇都被封锁了,村口都设了卡点,不让进不让出!"
"啊?"
王大伯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