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从大兴区园林绿化局获悉,5月15日,观测人员在大兴区瀛海镇一处麦田发现了一群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数量超过10只。此次是黄胸鹀连续第四年以集群形式现身。
黄胸鹀现身大兴区瀛海镇一处麦田。董鸿雁 摄
大兴区园林绿化局执法科负责人赵跃告诉记者,黄胸鹀是一种小型鸣禽,体长大概15厘米,体重约有20克。雄鸟的头顶、额部、喉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胸部的羽毛是亮黄色的,非常显眼。雌鸟的眉纹儿是黄白色,头顶上为栗褐色,也很漂亮。
它们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等地繁殖,在中国东南沿海、南亚、东南亚等地越冬。每年春秋两季,它们迁徙途中会路过中国部分地区。迁徙期间,黄胸鹀主要以谷子、高粱、麦粒等农作物为食,它们出现在瀛海镇的地点有300多亩麦田,附近还有一条河流,能给鸟儿提供水源,这一生境非常适合黄胸鹀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补给。
“黄胸鹀叫声悦耳,但胆子很小,见人就飞走,所以大家经常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她说,需要提醒的是,市民观鸟应保持合适距离,不要踏入草坪惊扰它们。
近年来,大兴区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工作,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为野生鸟类的栖息和迁徙提供了有利条件。调查监测显示,大兴区野生鸟类达到308种,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1种。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