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水稻栽插黄金期,达州市通川区广袤田野上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连日来,各乡镇紧抓晴好天气,泡田整地、移栽秧苗,一垄垄新插的秧苗随风舒展,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插满秧苗的田地
在东岳镇玉钟村千亩水稻高标准农田里,村民们正有序开展整田、拔苗、抛秧等作业,翠绿的秧苗随手臂挥动精准落田,其间一抹抹“志愿红”和“迷彩绿”格外引人注目。
志愿者与农户有序开展整田、拔苗、抛秧等作业
面对今春雨水偏少的气候挑战,达州市通川区东岳镇多措并举打响“保水护秧”攻坚战。在千方百计调度水源灌溉农田的同时,一支由30名“党员突击队”和10名“退役老兵志愿服务队”组成的助农队伍,深入全镇田间生产一线。大家卷起裤腿,左手握秧、右手插苗,动作如行云流水,转眼间千亩水田披上新绿。
志愿者在田间插秧
“镇上不仅提前帮我们协调好灌溉用水,还组织人员来帮我们插秧,我这十几亩田,一天就栽好了,确实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后面还有农技人员协助我们管护秧苗,我们对丰收更有信心了。”达州市通川区东岳镇玉钟村村民刘玉燃说道。
据了解,今年达州通川计划种植水稻19.5万亩,为克服干旱影响,扩大栽插面积,打好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当地及时维修提灌设施、灌溉渠系,提升灌溉能力,组织农户抽水抢栽,不误农时。同时,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插秧现场,扎实开展助农栽秧工作,多支农技小分队分赴各乡镇指导农户科学生产。目前,达州通川水稻栽插工作正有序推进,水稻栽插面积已超过10万亩。
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以科技为笔,在田野间书写“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通过新建高标准农田、推广优质稻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举措,持续筑牢粮食生产根基。还依托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引领,将无人机飞防、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技术融入水稻种植全流程,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化、绿色化转型。
眼下,达州通川大地的纵横阡陌间,秧苗正积蓄着拔节生长的力量。达州通川以扎实举措,不断筑牢粮食安全的坚实底板。
来源:通川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