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夏大武口区长胜街道龙泉村,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主题鲜明的文化墙绘、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处处彰显的生机与活力让人眼前一亮。这个背靠贺兰山的塞北村落,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宁夏大武口区龙泉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水平,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针对村道沿线、广场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龙泉村组织村保洁队实时进行清理打扫,还号召村民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垃圾清理志愿服务,用各式各样的鲜花、废弃的轮胎、酒瓶等“建材”装扮自己的小院儿。随着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深化,村车乱开、乱占道、垃圾乱扔等种种不文明现象一去不返,如今的龙泉村家家整洁、处处优美,刷新了“颜值”,也提升了内在“气质”。


大武口区龙泉村借助“山庄田”的自然特点,建设核心接待区、泉耕生态区、泉上农庄休闲区、民俗文化区、田园农乐区、泉润枣树区等功能分区;以龙泉山庄、贺鹿庄园、温室采摘、民俗文化体验等业态为代表,形成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农家景、体农家情”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体系,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先后成功开展全国四季村晚、中国农民丰收节、桃花节、樱桃节等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旅游口碑和知名度;大力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公司+农户+电子商务”模式,走品牌化路线,不断扩大品牌矩阵,提升市场知名度;形成龙泉村百年大枣、草莓、葡萄、溜达鸡、面粉等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销售局面;打造“贺兰山下第一村”乡村旅游品牌,成为西北地区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宁夏大武口区龙泉村历史悠久,村内保留了明代长城、烽火台,古老的贺兰山岩画,汉代遗址等珍贵的历史古迹,村内9个天然泉眼四季涌流,泉水富含锶元素,土壤硒元素含量高。依托这些优良的自然资源,龙泉村通过产业链的优化组合,开发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草莓、人参果、大樱桃等设施种植农业;打造出“乡间别暑”“郭江老磨坊”“聚香园面馆”等本土农家乐26家;搭建设施温棚近百座,占地300余亩,年产新鲜蔬菜瓜果20余万公斤,年产值达到44万元;大力发展肉羊、肉牛养殖,年存栏量1200多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8万元提升至14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3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宁夏绿尚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龙泉花卉休闲观光合作社共带动30余户村民参与餐饮服务、旅游开发等服务业当中。龙泉村村民王玉琴就是其中一人,前两年听闻村上大力发展旅游业,王玉琴返村创业,开起了农家乐,足不出户都比在城里打工赚的多。


大武口区龙泉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结合村情实际、依据法律法规发动群众参与制定规约,将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纳入核心内容,推行婚前报备承诺制,规范酒席规模、迎亲标准等细节,旗帜鲜明抵制炫富攀比;依托红白理事会等“四会”自治组织,划定礼金红线,党员干部带头简办,结合本村实际自编自导的快板表演荣获宁夏大武口区区首届移风易俗文艺作品三等奖,让“移风易俗”真正内化为村民的思想观念,外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文明户”“好婆媳”等评选,培育文明榜样,推进婚事新办流程化,近年来,先后涌现出好儿媳张梅花、张小倩等一批孝老爱亲的典型。

下一步,龙泉村将打造“环境优美、产业丰美、社会和美、乡村纯美、生活甜美”的“五美”村庄。

来源: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