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动起来!

商务君按:运动健身是很难坚持的习惯,但不乏有毅力的出版从业者在长期的锻炼中爱上了运动,甚至有人在马拉松等专业比赛中获得名次。如何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魄?7位出版业的“运动达人”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排序不分先后

万捷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

63岁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我从7岁就开始踢足球,对足球特别热爱。上大学时,我还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一直踢到50多岁,主要司职前锋。后来,由于膝盖出现问题,便逐渐减少了踢球频率。其实,我对许多运动项目都怀有浓厚兴趣,像网球、高尔夫、篮球等,但足球始终是我的最爱。如今,我从 “踢足球” 转变为 “看足球”,常常半夜观看英超或欧超赛事。


疫情期间,我常进行户外跑步。然而,跑步对我而言较难坚持,不仅需要更换运动装备,还受天气因素制约,一旦中断就容易放弃。于是,我开始尝试在家健身。我的好友王石建议我使用划船器在家锻炼,称其能有效锻炼大部分肌肉,且兼具有氧和无氧运动的效果。受此启发,我在家中打造了一个健身房,购置了划船器、踏步机等设备,还进行其他抗阻无氧运动

现在,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先进行锻炼,然后开启一天的工作。每周至少锻炼5天,每次时长在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之间。即便出差在外,我也会充分利用酒店健身房坚持运动。


带领集团同事跑步

Q:长期坚持运动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请分享一下您的方法和经验。

A:足球是我由衷热爱的运动,对我来说,参与足球运动并非是“坚持”,而是源自内心的热爱

至于健身,目前还未达到热爱的程度,所以有时早上确实会在健身与不健身之间犹豫不决,这个过程着实有些纠结。不过,我最终能坚持下来,主要是因为尽管早起时身体会有些许不适,但锻炼结束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得格外好

Q:运动给您的身心、工作、生活等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A:我是运动的受益者。运动能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在日常中,难免会出现状态不佳的情况,比如头脑昏沉、身体疲劳。但通过运动,身体状态会得到极大改善,变得精力充沛、头脑清醒。状态好了,自然能承担更多工作任务。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我有3天都在工作,我享受工作过程,且工作时注重细节,这都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状态作为支撑。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A:我正在读《满世界寻找敦煌》。这本书聚焦敦煌在全球的相关故事。敦煌,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然而其大部分藏品却散落在中国之外。作者荣新江对敦煌藏品进行了系统梳理,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这些藏品的分布地点,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独特视角,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去世界各地探寻敦煌的奥秘。书中提及的部分内容,恰好与我目前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这也是我特意选购此书的原因。

《满世界寻找敦煌》


作者:荣新江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刘忠波(京城散客)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科图书编辑部兼专项教材编辑部主任

55岁


参赛经历:

1.马拉松(全马和半马),获得马拉松大众运动员证书。参加过北京马拉松、西安马拉松、太原马拉松、通州马拉松、北京长跑节、斯巴达挑战赛、北京三峰穿越等活动。

2.自行车骑行达人。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坚持骑行通勤已经20多年,骑遍京郊;前几年还曾去瑞士、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骑行旅游。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接触自行车是因为2000年前后上班交通不方便,骑自行车是最佳的通勤方式。那时骑的是普通的代步自行车,也就是专业骑行爱好者所说的“菜车”。

真正以休闲健身为目的接触自行车运动是在2009年7月4日,当时为了我策划的图书《骑车游中国》首发仪式而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当天我们组织全市各个骑行俱乐部的骑行朋友200多人,浩浩荡荡从王府井骑行到十三陵水库,单程58公里,当时还得到了荷兰旅游局、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大力支持。这是我用相对专业的自行车以运动、旅游为目的的首次骑行,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此后我策划出版了“骑车游中国”系列图书(《骑车去西藏》《骑车游北京》《骑车游台湾》等10多本),以提供自行车旅游资讯为卖点;后来出版品种延展到自行车装备和骑行技巧图书,例如《自行车圣经》《自行车设定》《自行车维修保养》等。我社与中国自行车协会合作出版的《骑行风尚》杂志,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本以时尚骑行运动方式为主的生活方式杂志。期刊持续出版了七八年,我社也被骑行车友们誉为“骑行书刊第一社”。目前正在做的一本书也是和自行车相关的图书《美妙之路:小步单车创新发展史》。

我相对擅长的运动肯定是骑行,从2009年开始骑行,从未间断,每年骑行大约7000公里,自己的单日骑行纪录是240公里。目前家里有6辆自行车。


跑步也是因为工作需要而接触的运动。2012年前后,在我们拓展骑行运动出版方向时,正赶上跑步运动热,于是开始策划与跑步运动相关的图书。为了把书做好,我加入了李宁跑步运动俱乐部,逐渐爱上了跑步。尽管关于跑步的图书没有出版几本,但我个人因为掌握了跑步运动方法,爱上了跑步,并持续到现在。


Q:长期坚持运动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请分享一下您的方法和经验。

A:无论是长期进行骑行运动,还是长期进行跑步运动,对没有亲身从事这项运动的人来说,坚持下来非常难。

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如果你真的动起来,充分了解这项运动的好处,坚持就变得非常轻松。我能坚持下来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真正会骑、会跑

首先,要科学骑行,科学跑步。非常感谢图书编辑这个职业,它让我这个运动的“门外汉”深入接触并充分了解了骑行和跑步运动。当时为了更好地出版这类图书,利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关于骑行和跑步相关的图书,明白了“能骑走”和“会骑行”的区别,明白了“跑步”和“会跑步”的差异,同时打消了对“骑车杀精”“跑步伤膝盖”等诸多谣言的顾虑。看似简单的骑车和跑步,其实有很多科学知识需要我们去掌握。这是我敢于坚持、愿意坚持这两项运动的心理基础。

其次,无论是骑行、跑步,还是进行其他运动,一定要成“瘾”。尽管这种“瘾”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一旦养成习惯就会觉得非常简单并乐在其中。因为人在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会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幸福。这是我们能坚持下来的生理基础。可惜的是,很多人还没有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最后,加入兴趣社团。我是好几个骑行俱乐部的会员,也加入了多个跑团。进入俱乐部、社团一方面可以和牛人学习运动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多走捷径、少走弯路,使自己真正成为懂运动的达人;另一方面,社团具有团队约束力,加入以后,可以按照社团的运动和活动规律来进行。同时,在团队中,骑行或者跑步会更有趣味性、责任感,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也是能够坚持运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运动的朋友来说,非常有利于养成运动习惯。一旦完全养成了运动习惯,慢慢地,你就会与社团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因为你已经不需要别人来约束自己了。这是我们能坚持运动的组织效应。

Q:运动给您的身心、工作、生活等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A:首先,运动可以保健。人是动物,不运动的人很容易慢慢成为“植物人”。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健康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更美好。

其次,运动可以解压。现在我们的工作压力都挺大,一定要找到纾解压力的方法,运动是简单而廉价的“灵丹妙药”。在我做杂志初期,压力巨大,甚至有抑郁倾向,但只要出去跑一圈,骑过瘾,工作效率就会显著提高,不再惧怕任何难题。“跑过‘马’的人,是不惧苦难的人”

最后,运动还有塑形、冻龄等好处。运动让我们减脂增肌、形体优美;运动让我们饮食规律科学,远离“三高”;运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使我们看起来更年轻、更有朝气和活力。运动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不抽烟、少喝酒,作息时间变得规律,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实,运动的好处不胜枚举,留着您自己运动后去总结吧。


这是我的朋友通过跑步、骑行减肥前后的变化


我的体重变化不明显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来了,温哥华》


作者:范艺宝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我们要有随时改变自己的勇气。

王志毅

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启真馆公司经理

46岁


参赛经历: 约50场马拉松,10余场越野跑。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2016年以后较持续地坚持运动,以长跑为主,也包括登山等。一开始还是出于健身的目的。平时运动以跑步为主,外加一些力量练习。

Q:长期坚持运动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请分享一下您的方法和经验。

A:长期坚持运动确实很困难。我的一点体会是坚持一个目标,并制定周期性的运动计划。一般会定期参加一些比赛,给自己一个激励以提高基本运动能力为目标,当运动能力提高后,运动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负担。

Q:运动给您的身心、工作、生活等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A:运动对我的主要影响是扩展了我的生活范围与空间。有了一定的体能后,对一些户外活动便没那么畏惧了,耐力运动的基础是相通的。这就好像读书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的知识越多,阅读兴趣也就越浓。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明清的戏曲》


作者:[日]田仲一成/著,云贵彬、王文勋/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8月

这本书为明清戏曲的繁荣提供了基本需求层面的解释,对理解当代文化生产也有帮助。

滕亚运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阅读推广专员、美术编辑


参赛经历: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二届运动会·羽毛球比赛、王者之志羽毛球巡回赛北京站“启康杯”、2022首届北京飞盘公开赛大众组第二名。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依稀记得,应该是9岁那年,母亲买的12元的橡皮篮球,按下了我和我的龙凤胎妹妹的运动按钮。因为我们家离学校很近,只有一条马路之隔,所以每个周末的早晨和寒暑假,我和妹妹基本上都会在学校运动,跑步、打球、玩耍。父亲和爷爷也都是体育爱好者,特别支持我们运动,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我和妹妹的身体抵抗力,强健体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帮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后来,随着我们不断长大、不断地运动,妹妹考入了国内最高的体育学府成为一名羽毛球专项体育教师,我也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我们始终保持着对体育的热爱与坚持。可能是因为体育独有的公平与正义、拼搏与奋进等精神力量的激励,也可能是受到了父亲告诉我们的那句伟人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鼓舞。

现在我比较热爱的运动有羽毛球、篮球、游泳,有时候也会晨跑夜跑,因为在运动中会不断思考,这种思考有别于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就像是换了一个大脑,让整个人从生活、工作的琐碎中剥离出来,享受更加安静与纯粹的状态。这也是我长期坚持运动、保持运动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中小学生必备课外体育教材·让孩子爱上体育》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这套书按照国家发展少年儿童体育事业的需要,为少年儿童提供有关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介绍,帮助他们了解各类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重要赛事、运动技能和运动规则,并提供最基本的训练技巧和方法指导,倡导科学运动的理念,引导少年儿童关注体育世界、热爱体育运动,并通过科学参与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孙贺

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营销设计部经理

36岁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这波运动是从2024年3月开始的,最初是因为身体偏胖,和同事组了小队一起运动减脂。先是树立了一个3个月的小目标,约定6月目标完成后,切蛋糕庆祝。3个月互相督促鼓励,我们都提前完成了减重10斤+的目标。

我目前最喜欢的是每天在健身房“撸铁”,在6个月的减脂训练后,开始加入力量训练,形体确实因此改善了很多,所以一直坚持至今,后期也会持续下去。

Q:长期坚持运动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请分享一下您的方法和经验。

A:长期坚持运动确实很难,特别是以减脂为目标的运动,需要饮食和运动双向努力。我个人能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是每天都会默念“我一定要拿到结果”。而且我是和同事组队运动的,在每个想偷懒,坚持不下去的时刻,小队的鼓励带来了很大的支持

另一个经验就是分解目标,每3个月设立一个阶段性目标,不要太难。当第一个阶段目标完成后,内心很是惊喜,感觉自己竟然真的可以,之后设置的新目标,也就一步步完成了。

Q:运动给您的身心、工作、生活等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A:自信!这是运动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每次完成目标的喜悦感、体重减轻后身体的变化、甚至能帮同事换饮用水,这些进步为我积累了自信。回头想想自己这一年的变化,真的很庆幸自己能开始运动,并坚持下来。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小王子》(世界经典立体书珍藏版


作者:[法]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著,黄荭/译

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乐乐趣 出品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送给曾是孩子的我们一次心灵的返航。

李悦

北京领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总监

34岁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我是从“口罩”期间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加出差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趁着居家办公的时间开始运动,缓解身体不适。最热爱的运动项目是瑜伽



Q:长期坚持运动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请分享一下您的方法和经验。

A:首先调整心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会化为泡影,当把身体健康放到一定高度时,运动的自主性就会增强。

其次是把运动日常化地安排到生活中,到了运动的时间就去做,在安排生活时间时优先安排运动时间。

最后是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样能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激励,在看到身体变化后会更喜欢这个运动,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Q:运动给您的身心、工作、生活等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A:练习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体态,从而减轻身体的紧张和不适感,消除一些长期积累的焦虑和压力。通过深呼吸、冥想和放松体式等技术,瑜伽可以帮助人们降低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从而缓解身体的压力反应。经常参加瑜伽练习,能更好地管理日常压力,甚至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

许多瑜伽动作需要全神贯注地关注呼吸和身体的感觉,这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注意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

总之,瑜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


运动带来的体态变化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A:我最近在读陈从周的“园林七书”,尤其推荐《书带集》《谈园录》两部经典。陈从周先生不仅是园林大师,更是将东方美学与哲学融于文字的智者。他的文字如园林曲径般幽深,既能滋养灵魂,又与瑜伽追求的身心和谐高度契合。

在《谈园录》中,他以“山必古,水必活,草木华滋”勾勒自然之道,恰似瑜伽哲学中“梵我相连”的宇宙观;而“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的造园法则,又与瑜伽调息冥想时的动静平衡不谋而合。

《书带集》以“阶边书带草”自喻谦和,带领读者穿越园林与山水,感受“窗棂如琴键,竹影似音符”的韵律之美,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捕捉,恰如瑜伽体式练习中对身体每一寸觉知的唤醒。

陈从周将昆曲的婉转、书法的节奏融入园林营造,正如瑜伽融合呼吸、体式与冥想的整体艺术。这些作品不仅是园林美学的巅峰,更是一部东方身心修行指南——读之如在行云流水间完成一场精神瑜伽,让灵魂在“翠玲珑”的竹影间舒展,于“荷风四面亭”的虚空中照见本真。

“陈从周园林七书”系列(七种九册)


作者:陈从周

出版社:燕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园林是文人用石头写的诗,唤醒我们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赵英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魔法象美术编辑

34岁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运动的?最初是出于什么契机?最擅长/热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A:我的运动启蒙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当时痴迷《醉拳》《黄飞鸿》这类功夫电影,看完就忍不住在家模仿招式,甚至偷偷用晾衣杆当“少林棍”挥来挥去。上学后,又因为《足球小将》的热血剧情和《少林足球》的无厘头爱上了足球,高中和大学都加入了校队,虽然技术一般般,但团队拼搏的快乐至今难忘。


工作后运动时间变少了,直到偶然看到《排球少年》里那句“球网这边的,全是伙伴!”突然被戳中了。试着接触了更适合成年人的“气排球”,发现它既保留了排球的战术配合,又对体能要求更友好,现在每周固定打两场,还成了队里的“小巨人”。如果要说最擅长的项目,大概就是它了。


Q:长期坚持运动很难,您是如何做到的?请分享一下您的方法和经验。

A:说实话,光靠自律真的很难。而我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把运动变成一种社交习惯和团队承诺。一个人跑步容易放弃,但和朋友约好每周打球,就会因为“不想放鸽子”而坚持。我会主动拉同事一起运动,甚至把运动变成聚会。

加入固定队伍后,运动就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团队计划的一部分。团队运动(比如足球、排球、篮球等)尤其容易坚持,因为你的参与直接影响队友的体验,这种责任感比自我激励更有效,

报名参加一些低强度的业余赛或友谊赛,能给训练带来明确目标。知道两个月后有比赛,平时练习自然会更有动力。比赛带来的集体荣誉感也很关键——哪怕只是社区级别的活动,和队友一起拼搏、复盘的过程,会让运动变得更有意义。

其实,坚持运动的秘诀就是让它超出“个人自律”的层面,变成一种社交承诺和团队文化。当运动不再只是“我要不要今天去锻炼”,而是“大家等着我一起上场”时,坚持就会容易很多。

Q:运动给您的身心、工作、生活等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A:运动对我而言,远不止是锻炼身体,更像是一种“身心重启”的方式。

无论是气排球的瞬间救球,还是足球的战术跑位,运动时根本没法分心——必须全神贯注在“这一分”“这一秒”。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能让我暂时抛开工作琐事,像给大脑按了“刷新键”。出一身汗之后,焦虑感往往会随着体力消耗一起消散,晚上睡眠质量也明显更好。

球场上瞬息万变的配合,让我更懂如何观察队友、及时补位。这种默契培养出的“团队雷达”,反而帮我提高了职场中的沟通效率。比如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时,我会下意识用球场思维:“现在谁在最佳位置?我能怎么支援?”

运动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锻炼的不仅是肌肉,还有应对生活的“弹性”。

Q:运动强体魄,读书富灵魂。请推荐一本您正在读的书。

《花男》


作者:[日]松本大洋/著、绘,烨伊/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自己成为父亲后才真正明白,那些说不出口的温柔,原来都藏在每一次笨拙的陪伴里。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