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开始布局中东战略。特朗普此行是奔着中东国家的美元来的,他的核心目标是把经贸合作与军火销售进行捆绑,来中东大“捞”一笔,最终,他如愿以偿了。沙特不仅签了巨额的军火采购合同,还承诺未来四年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卡塔尔豪掷2435亿美元来买美国的飞机和军火;阿联酋则计划十年内向美国投入1.4万亿美元,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和能源领域。特朗普可谓“赚翻了”。
特朗普把重返白宫后的首次正式出访瞄向中东,其目的有三个:
第一,维护“石油美元”体系,中东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而石油的交易是以美元来结算的。特朗普加强与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的经济合作,意在确保美元在石油结算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巩固石油美元体系。
第二,趁机敲诈一笔巨额交易,不管是让中东“土豪”买美国的东西,还是让他们到美国投资,特朗普需要一个较大的经贸订单来作为“政绩”,一方面可以回报支持他的军火商,另一方面可以赢得选民的支持。
第三,布局中东战略,通过访问中东,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盟友体系。并且,特朗普还调整了对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态度,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并继续给伊朗压力。特朗普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他重新布局中东战略的体现。
然而,正在特朗普布局中东,揣着巨额合同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这边也有了大动作。根据观察者网援引据国际文传电讯社5月12日消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与中国国家航天局8日签署了一份关于建设月球核电站的合作备忘录。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合作备忘录是两国航天部门5月8日就签订下来,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当时国际媒体的焦点普遍集中在俄罗斯庆典、中美关税谈判、印巴空战上,因此这份月球核电站的备忘录被那些“热点”新闻快速覆盖了。
可能有人会说,只是个备忘录而已,要等建设还早呢。但是,这个备忘录只是中俄月球科研合作的一部分。中国和俄罗斯在月球科研方面早有合作意向,也达成了一系列共识。早在2020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机构就确定了月球科研组的合作。次年3月,中俄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同年4月,两国又发布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组的联合声明》,由此可见,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的合作,其实已经启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根据双方的规划,该项目进展将非常快,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三大原则。根据观察者网的说法,这个项目整体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试验阶段,计划在2028年前建成该项目的基本型,可以开展月球环境的探测和资源利用试验验证。
第二阶段是科研阶段,在2040年前建成完善型,可以开展日地月空间探测及科学实验,可以为载人登月、开展火星、金星探测等提供服务。
第三阶段是应用阶段,建立应用型月球科研站,逐步升级到实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可能用官方的话术,对这三个阶段说得稍显晦涩,笔者用自己的话来说。第一个阶段是初步的建设,可以用于环境探测等,相当于是“试水”;第二阶段主要是为综合科研服务,相当于是“升级”;第三阶段则是建立月球基地,这就有多方面的用途了。而本文所提到的月球核电站,则是在第二阶段期间。按照俄罗斯航天集团的说法,2033年-2035年,这个月球核电站就开始建设了。
这说明,中俄现在已经在布局更高层次的太空能源战略,而且七八年后很快就会推进建设了。
那么,为何中国和俄罗斯要在月球建设核电站呢?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和意义:
第一,能解决探索月球的能源供应问题。众所周知,月球表面存在长达14天的极夜周期,若用太阳能板持续定点供电,很难达到科学研究的能源需求。而核电的输出较为稳定,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这就为月球车和各种探测仪器持续提供电力供应,以保证月球科研的正常运转。
第二,月球核电站不仅仅能为月球科研服务,对全人类的能源开发也有重要意义。月球上的部分元素,也可以作为核电站的理想燃料,若是能在月球核电站上得到验证,并且大量开采后运回地球,这对解决人类的能源短缺问题,是个绝好的消息。还有,若该核电站建成,那也可以为采矿车提供24小时的动力,加速采矿效率,为开采月球中的资源提供便利。
第三,在技术层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月球的环境相对“恶劣”,对核电站的材料和设备运行的技术要求都比地球上要高,这对人类在核电上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技术一旦实现,而且成果若能运用到地球上,那对地球的能源建设,也是一次较大的升级。
最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国际太空治理体系的重塑。地球的治理需要多极化,太空治理同样需要多极化。若中国和俄罗斯的太空核电站建成,它不仅能为中俄两国的太空科研提供服务,还能为其他国家的宇宙探索提供能源支持。要知道,美国现在主导的太空治理体系是有很强的排他性的,中俄若联手把月球核电站建成,那必然能打破美西方的“太空联盟”。
也就是说,中俄在月球布局核电站,不仅在能源方面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在未来太空治理体系方面,更有深远的意义。这能看出来,中俄在能源、科研甚至人类发展方面的目光之长远。
美国总统目前还沉溺于眼前的“能源”和“美元”的战略,我们已经布局了更长远之处,美国的确又慢了一步。而近期,特朗普政府为了缩减科研经费,和哈佛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矛盾仍越演越烈,美国这种不尊重科学研究的做法,最终会被自己的“短视”所反噬。中国的高科技之所以能迅猛发展,中国的科研布局之所以有持续性和前瞻性,那是因为中国人民始终相信一句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